云南省麻栗坝大型灌区规划报告(新版).doc

  1. 1、本文档共2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省麻栗坝大型灌区规划报告(新版).doc

1综合说明 1.1灌区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麻栗坝大型灌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境内。陇川县至省城昆明911km,至州府潞西市131km。麻栗坝大型灌区地处高黎贡山西坡南部,位于陇川县中南部南宛河河谷盆地——陇川坝,陇川坝为德宏州第一大坝子,面积423.km2,地貌属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流域内最高点为东北部与盈江县交界的春花塘梁子,海拔2618.8m。 灌区属亚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676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区多、坝区少,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干旱少雨,5至10月为雨季,雨量丰沛,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90.7%。 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条件优越,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有700多种,特别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甘蔗、油菜、茶叶、枫茅、南药等粮经作物,盛产热果菠萝、芒果、柑桔、香蕉等。 1.1.2社会经济概况 德宏傣族景颇族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部及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km,全州土地面积11526km2,人口115.08万人,耕地133614公顷。德宏州是云南省的商品粮基地,2005年全州粮食总产40.27万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德宏州已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和经济贸易的一个重要窗口。 陇川县位于德宏州西南部,土地总面积1931km2,其中山区占77.53%,坝区22.47%,统计耕地面积39.61万亩,其中水田19.43万亩,旱地20.18万亩。全县辖9个乡(镇)、68个村委会、1个国有农场,2005年全县总人口17.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1万人,傣族2.91万人,阿昌族1.30万人,傈僳族0.46万人,德昂族0.11万人。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23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6625万元,工业总产值157344万元,财政收入6949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16元,人均财政收入40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1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5元。从上述社会经济指标可以看出,陇川县仍是云南省较为贫困的边疆民族地区。 麻栗坝灌区包括陇川县的五个乡镇和一个国有农场:章凤镇、城子镇、景罕镇、陇把镇、清平乡、陇川农场。章风镇是陇川县的新县城,是陇川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与缅甸小镇洋人街距离仅5km,与缅甸的北部重镇入莫相距 72.2km,并有新修的章——八公路相连,1994年经批准列为省级进出口口岸。章冈镇自古代起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省的边境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麻栗坝灌区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灌区内总人口11允1万人,占全县68.8%;灌区内粮食产量4.72万吨,占全县68.8%:灌区内甘蔗产量100.88万吨,占全县83.1%。麻栗坝灌区是我省水稻、甘蔗的主要产地之一,为此陇川县于1991年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粮基地。 1.1.3灌区水资源、土地利用及工程状况 灌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是南宛河,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瑞丽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本县护国乡的野牛坝,自东北向西南婉蜒贯穿陇川坝,在坝子末端南多进入峡谷后汇入瑞丽江。河道在县境内全长 65.7km,流域面积1058.7km2,多年平均产水量10.61亿m2,。规划拟建的麻栗坝水库位于老麻栗坝村以上约lkm,水库控制径流面积294k m2,多年平均径流量3.66亿m2。 麻栗坝灌区包含整个陇川坝子,高程930~1050m,范围从清平至南兰河下游52号界桩附近的中缅界河所包围的平坝区及坝子边缘台地、缓坡地和丘陵区。经复核灌区土地面积63.48万亩,其中现有耕地面积37.52万亩,占59.11%,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庄和工矿占地、交通占地、水域、末利用土地面积共25.96刀亩,占40.89%。 建国初期,陇川县几乎没有水利工程,仅有 18件小型引水工程,且多是在南宛河支流上打笔记竹坝的临时性工程,引水灌田,保证率低,至1952年全县灌溉面积仅有2.34万亩。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修建了大量的小型水利工程,灌区水利建设日新月异,至2005年灌区共建成小 (一)型水库有7件,小(二)型水库16件,此外还有小塘坝62个,0.3 m3/s以上引水工程35件,0.3 m3/s以下引水工程278件,提水工程8件,均为100kW以下,装机容量总计32OkW,灌区骨干渠道31条,金长90.22km。灌区总计多年平均可供水量6719.4万m3,其中城镇及工业供水量1451.5万m3,灌溉供水量5267.9万m3,有效灌溉面积12.95万亩。灌区己建的水利工程为全县工农业发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