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甲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doc
目 录
摘要 …………………………………………………………………… 3
1 系统方案及其比较论证
1.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
1.2各模块方案论证比较与选择 ……………………………………… 5
1.2.1、调制方式选择……………………………………………… 5
1.2.2、电源的设计………………………………………………… 5
2 理论分析与计算……………………………………………………… 5
2.1 基准源设计 ………………………………………………… 5
2.2 调制器设计……………………………………………………… 5
2.3 发射天线设计 ………………………………………………… 6
2.4 接收天线设计…………………………………………………… 6
3 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7
3.1电路设计………………………………………………………… 7
3.1.1.MCU 与 RC500连接电路………………………………… 7
3.1.2 串口通信设计 ………………………………
3.2程序设计………………………………………………………… 8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4.1 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 8
4.2测试结果 ……………………………………………… 8
4.2.1硬件测试结果…………………………………………… 8
4.2.2上位机测试结果………………………………………… 9
5 总结与致谢………………………………………………………… 9
参考文献 ………………………………………………………… 10
附录:
完整电路原理图 …………………………………………………… 11
部分程序清单 ……………………………………………………… 12
基于ST89C52单片机的RFID打卡器和射频卡设计
摘要:本系统是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 on )技术的简易的通信装置,通过无线射频进行非接触的低频双向数据通信。无源射频卡所需的工作能量是从读卡器发出的射频波束经空间高频交变磁场耦合而获取,再经整流、滤波、存储后来提供射频卡所需要的工作电压。读卡机由低电压、高性能的AT89S52和RC500组成,射频卡由线圈和主控芯片组成。
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无功近场区时,以耦合方式获得能量;将编码等信息发送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经读卡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后,由单片机控制1602LED显示并通过max232与PC机进行通讯,而读卡器中使用MF RC500来对应答卡的信息进行处理,完全集成了在13.56MHz下所有类型的被动非接触通信方式和协议。射频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二者之间的通讯频率为13.56MHZ。射频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振荡器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对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13.56MHz的电磁波,卡片内的LC串联谐振电路在电磁波的激励下产生共振从而使谐振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模块存储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以上时,该电容作为电源向电源模块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的数据发射出去或者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图1.1 总体方案
1.2.各模块方案论证比较与选择
1.2.1、调制方式选择
方案1:模拟调制方式
模拟调制比较容易实现的是AM调制,传播距离长。但是效率低,其对发射装置的功率要求比较高不易利用耦合能量。
方案2: 数字调制方式
数字方式的调制可以很好的克服或减小模拟调制的非线性带来的失真、衰落等, ASK最易实现。
1.2.2、电源的设计
方案1:射频卡中只有线圈来耦合能量。优点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但耦合电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电压传输效率低。
方案2:在射频卡线圈上并联电容以构成并联谐振后提供负载所需要的能量。优点耦合电压的效果好,电压传输效率高,但依赖于耦合系数K,电压稳定度不高。
方案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腐蚀.doc.doc
- C知识点.doc.doc
- 高一化学期末总复习.doc.doc
- 钢鐡材料之定义与范围1.doc.doc
- 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doc
- 王泛森院士:研究生学习规划.doc.doc
- 句式的变换与选用.ppt.ppt
- 2012年江苏小高考教案(二)化学实验基础学科导学案.doc.doc
- 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doc.doc
- 见崎鸣语录.doc.doc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