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人力资源配置.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人力资源配置.ppt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动态匹配,实现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人力资源配置评价就是通过对人事匹配程度进行判断,提高能位适合度,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虽然人力资源的地位非常重要,但评价研究却比较薄弱,知识经济呼唤人力资源评价(谢晓华、谢刚生,2000)。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实践领域。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时,大量的裁员使得主动离职率不断提升,裁员1%,主动离职率上升31% (Charlie、Anthony,2008),金融危机后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赵曙明,2009)。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尚处在观念导入阶段,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人力资源贫穷与人力资源浪费并存,投入不少与产出不足并存,硬性搭配与职位空缺并存,人事不合、结构失衡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效率与效益,形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5年,而美、英、德、法等国家超过了15年,巴西为13.4年,马来西亚为12.1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59.2%,而发达国家达到了100%(教育部,2009); ----我国94%以上的人才资源集中在中低层次,高层次人才仅占5.5%,缺乏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李群,2008); ----我国每万名劳动者中研发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11人,发达国家超过100人(范明,2006); ----上海高级人才占人口比例为0.51%,仅为日本的1/10、新加坡的1/3,目前140万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只占6.2%,欧美发达国家通常达到50%以上(李向前、向洪、贺然,2006)。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构建科学、规范、有效、可行的人力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培育动态核心能力,增强柔性(Hitt,2000)。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评价必须保证与企业战略需要的匹配;显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成绩;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政策;掌握人力资产增殖情况,保证资源合理开发与配置(赵曙明,2004)。 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 ---通过对35个行业968个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考察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精密度评分与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一个标准差就转变为5%的生产率差异(Huselid,1993); ---具有健全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的公司与不健全的公司相比,年利润、利润增长、总体绩效水平都相当高(Terpstra;Rozelle,1993); ---同一岗位上最好的员工比最差员工的生产率要高3倍(安鸿章,2002);效率差距最小为10%,最大可达到97%(Lawrence,1998);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了20.23%(樊纲,2000); ---人力资源配置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结构正成为提高效能的最佳工具;建立配置体系正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Ferrisetal,1998;Noeetal,2000)。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要想解释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非常困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黑箱” ( Marka、Yoimdt,2004)。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评价指标设计。可以将评估标准分为绩效测量、员工满意度测量、员工绩效的直接测量三个方面,分解为26个指标进行评价(张明辉、谢金山、赵晓东,2000);从企业绩效、顾客满意度、雇员满意度、忠诚度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活动实施等角度设置评价指标,构建PACA评价指标模型(Tome Lawson、Reginal Hepp,2001);可以从企业效应、服务成本、成本收益率、追踪外向型服务的情况、人力资源实施活动对劳动力的效应等角度设置评价指标(Edwarde Lawfernl,2004);从适应性、执行性、有效性等8个要素设计31项指标进行评价(王晓玲、谢康,2005);选择工作、心理、技能和条件等4个二级指标及18个三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杨娜,2007);从人力资源总量、质量、投入、产出和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杨辉,2007);建立素质指标、岗位指标、绩效指标等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刘思伯,2008)。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评价方法 ---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人力资源指数量表”,通过评分来评价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Marka Huselid,1997); ---构建P-CMM,通过对员工能力成熟度的评价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周佩菊,2001); ---构建HR score-card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赵曙明,2004); ---可以借鉴K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