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生大豆简介.doc
野生大豆
野生大豆是黄河三角洲特有的珍贵品种资源,对研究大豆遗传基因的变迁、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当地农民对这一独特资源的认识不足,造成了一些人为乱垦荒、乱收割、乱放牧现象的发生,野生大豆面临绝迹的危险。因此,保护野生大豆刻不容
大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了,大豆是由野生大豆经过漫长的时间栽培驯化来的。在野生大豆身上还保留着许多栽培大豆所不具备的优良基因,对于大豆品种的改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野生大豆,一年生草本。细茎、蔓生、主茎与分枝分化不明显, 缠绕性极强。植株高度从10多厘米到6米多。小叶多卵圆形、椭圆形,也有披针形以至线形,叶大小变化很大。蝶形花,较小,着生在短总状花序上。花色有深紫、紫红、浅紫色,极少数为白花,荚果多弯镰形,少数直筒形,每荚有种子1、4粒,成熟荚极易炸裂。植株的茎、叶、花及荚皮上生有褐色茸毛,籽粒长椭圆形,种皮黑色有泥膜,子叶黄色,百粒重1-3g。多呈群落分布。
中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中有丰富的变异类型,除大量存在的典型野生大豆外,主要的变异类型有白花野生大豆、线叶野生大豆、长花序野生大豆、黄种皮野生大豆、绿种皮野生大豆、双色种皮野生大豆、泥膜消失种皮黑色有光泽的野生大豆等。
相关新闻:
5月8日,《淮南市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国家农业部批复立项。该项目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丁山村、南塘村,建设规模5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栏、看护房、工作路等土建工程,并购置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9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7万元、地方配套19万元,建设期1年。淮南市是国际公认的豆腐发祥地,豆腐生产已有2000多年历史,豆腐生产的初始原料就是野生大豆。
美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栽培大豆患萎黄病,其症状是生长受阻、植株矮缩、叶片黄化、荚小粒少,严重时使根系腐烂以致全株死亡。这种病害使美国的大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大豆生产出现危机。20世纪70年代未,美国科学家在我国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野生大豆,并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使美国从大豆进口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人教网2010初中生物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图片素材)
野生大豆种类你知道多少?
2007年12月21日 08:45 农博网
其貌不扬的野生大豆中,含有罕见的不育基因;栽培的小黑豆天然能抗花叶虫病,有着天然的抗病基因;圆鼓鼓的大黑豆100粒的重量竟然有80克,比一枚一角钱的硬币小不了多少,而最小的野生大豆100粒的重量还不足1克;体重只及大黑豆的1/80,而看似普通的南农493—1至南农1138—2,竟然是育种高手,培育出了27个迥异的“子女”……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就开始搜罗各种稀奇古怪的豆类“种子”,在跑遍了中国大部分乡村之后,终于集到各类大豆种子15000多份,建成了世界第三大的“大豆资源库”,这样就能将大豆文明的“火种”留下,并尽可能繁衍出更优秀的“后代”,昨天,记者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大豆种质资源库。
南农有个豆类“基因宝库”
大豆种质资源库里,常年保持零下5摄氏度左右的低温,一排排通向天花板的铁架组成了豆类的“小家园”,令人眼花缭乱的玻璃瓶里,淮安大青豆、龙南猫眼豆、昭通茶豆……15000份大豆品种在这里安家。
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个种质资源库中,共有野生种质资源1000多份,国外大豆种质资源1000多份,江苏特色大豆种质资源3000多份——利用它们可以制出更具风味的豆腐、豆奶、豆芽、毛豆、怪味豆产品。
记者看到,这15000余份大豆中有一些同名的,但编号都不同,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种质资源库的赵团结老师说,就像有很多人叫“李四”一样,但每一个“李四”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人们会用身份证号来区别他们;在种质库,同样用编号来区分,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其实基因性状是有差别的,在专家眼里属于不同的种质资源标本。
90%以上品种目前已弃种
赵团结告诉记者,南京农业大学的大豆种质资源库的品种收集已经历经80多年,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王绶教授在培育高产的金大332大豆品种时,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收集豆类资源品种。
而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在盖钧镒院士的带动下,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种质资源库,更是加大了对于“农家品种”的收藏,动员老师利用出差条件深入农村,利用交流条件进行收藏,同时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收集家乡大小村落里栽培的豆类品种。
赵团结说,在南农大豆种质资源中心收集的15000多份大豆品种中,有不少品种都是“少人知晓”的,它们只在极小的范围内世代种植,甚至有些可能仅仅少数名族村落。很多品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