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茶叶指南手册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里山茶葉指南手冊 發行單位:嘉義縣梅山鄉農會 協助單位:嘉義縣觀光旅遊局,行政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 發行人:徐金龍 總策劃:黃世裕 撰稿:葉士敏 總編輯: 編輯: 地址: 電話: 網址: 封面設計: 美術編輯: 印刷裝訂: 出版日期: 目錄 ch1.阿里山地理位置 ch2.阿里山的天然環境 ch3.阿里山茶之道全區地圖及茶區分佈 ch4.阿里山的茶葉歷史 ch5.阿里山常見的茶種 ch6.阿里山著名的四大茶產品 ch7.製茶的工序 ch8.如何分辨茶葉 ch9.如何選購茶葉 ch10.如何泡一杯好茶 ch11.如何保存茶葉 ch12.走味茶如何自行處理 ch13.茶渣的妙處 ch14.阿里山比賽茶─梅山鄉農會春、冬季比賽 ch15.阿里山茶文化 ch16.茶葉的成分與保健 ch1.阿里山的地理位置 一.經度:東經120.45度 二.緯度:北緯23.5度 三.位於北回歸線±50公里內 ch2.阿里山的天然環境 一.山脈:位於中央山脈中腹,由18座山峰組成之阿里山山脈 二.面積:428平方公里 三.海拔.400~3900公尺 四.氣候:屬海洋型之亞熱帶氣候 五.日照:時間短,溫差大 六.年平均溫度:10.6 C 七.年平均雨量:3919公釐 八.年平均相對溼度:91% 九.土壤:屬灰棕壤,表土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呈弱酸性 十.雲霧:清晨與午後,每年達240日以上 十一.天然三奇:日出、雲海、晚霞 ch3.阿里山茶之道全區地圖及茶區分佈 阿里山茶之道茶區概況: 茶區 高度 茶種 龍美,隙頂地區 1200-1400 烏龍,金萱 石棹地區 1200-1500 烏龍,金萱 奮起湖地區 1200-1500 烏龍,金萱 樂野地區 1400 烏龍,金萱 太和,樟樹湖地區 1200 烏龍,金萱 光華地區 1000 烏龍,金萱 梅山,太平,太興地區 1000 烏龍,金萱 瑞里,瑞峰地區 1200 烏龍,金萱,翠玉 達邦,里佳地區 1200 烏龍 豐山地區 1000 烏龍 山美地區 1000 烏龍 茶山地區 1200 烏龍 來吉地區 1000 烏龍 ch4.阿里山的茶葉歷史 時間 記事 日治時代 以種子種[蒔仔茶] 1995年 於[龍眼林]栽種清心烏龍種 1980年 於[石棹]栽種清心烏龍茶種,並獲謝東閔賜名為[阿里山珠露茶] Ch5.阿里山常見的茶種 清心烏龍 台茶12號 台茶13號 血緣 武夷色種 父本:硬枝紅心 母本:台農8號 父本:台農80號 母本:硬枝紅心 命名 1846年英人自安溪引進 1981年以吳振鐸祖母名字命之 1981年吳振鐸母親名字命之 俗名 種仔,軟枝 金萱,二七仔 翠玉,二九仔 樹型 稍小,張開,枝葉密生 橫張 直立 外觀 葉狹長呈小橢圓形 葉部5至6公分處最開闊 葉厚富彈性 葉色濃綠富光澤 葉短呈大橢圓形 葉緣鉅齒較疏 葉呈濃綠富光澤 幼葉大,綠中帶紫 葉長呈橢圓形 葉片兩側上捲 葉呈濃綠富光澤 幼葉中更帶紫 適合製造 包種茶及烏龍茶 包種茶及烏龍茶 包種茶及烏龍茶 清心烏龍 金萱 翠玉 Ch6阿里山著名的四大茶產品 品種 內容 清心烏龍茶 金萱茶 翠玉茶 蜜香紅茶 原料 清心烏龍茶種 台茶12號 台茶13號 台茶12號 外觀 顆粒小,緊實光潤 顆粒大,芽尖白毫 顆粒中等 彎曲條索狀 香氣 具有「山頭氣」的花果香 幽雅奶香 野香 蜜香 生化作用 酵素茶 酵素茶 酵素茶 氧化茶 水性 厚實 淺薄稍利 淺薄稍利 柔順 滋味 甘滑帶甜,醇和 甘滑 甘滑 甘滑帶甜 葉底 較厚 葉脈與主脈夾角較小 較薄 葉脈與主脈夾角較大 較薄 葉脈與主脈夾角較大 較薄 葉脈與主脈夾角較大 Ch7製茶的工序 Ch8 如何分辨茶葉 一.依新舊分: 內容 新舊 外觀 香氣 滋味 新茶 油光寶色 清香 醇厚鮮爽 舊茶 枯灰無光 低悶 滯鈍 二.依高度分: 內容 高度 高度 外觀 香氣 高山茶 1000公尺以上 茶葉肥厚 節間長.色綠 香氣馥鬱 滋味醇厚且耐泡 平地茶 1000公尺以下 茶葉較小 葉底堅薄.色黃綠 香氣低沉 滋味平淡且不耐泡 三.依季節分: 內容 季節 外觀 香氣 滋味 春 條索緊結.芽葉肥碩 濃烈持久 鮮爽醇厚 夏 條索鬆散.嫩梗瘦長 欠高 帶苦澀 秋 大小不一 葉張輕薄瘦小 平和 淡薄稍澀 冬 毛茶黃片稍多 顏色不均 淡香細膩 柔順 四.依阿里山茶及進口茶分-以金萱為例 內容 地區 發酵程度 香氣 葉底 阿里山茶 發酵茶, 芽尖稍黃 第一泡初聞 清香帶奶香 葉緣鋸齒尖銳較圓 進口茶 傾項綠茶 芽尖綠 第一泡初聞含豆菁味或青草味 葉緣鋸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