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背包客镜头下的70年度代中国—东北.docVIP

罕见!背包客镜头下的70年度代中国—东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罕见!背包客镜头下的70年代中国—东北 1973年至1983年间,一位网名为waisinglau的香港游客用时下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背包行,5次游历中内地地。从东北,北京,西安,洛阳到广西,广东,云南,挤硬座火车,住便宜旅馆,这位香港驴友用相机记录下了改革开放前中国平凡人的生活。去年10月开始,他陆续在“背包客栈”论坛上贴出当年旅行的相片,笔记和门票。在旅行并不方便的当时,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仅是一份回忆,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史。 下面请进入时光隧道,回到70年代中国背包行第三篇——东北 【展开30多年前一次到中国东北三省的冬季背包行】抄录日记顺序登上 【松花江上】作曲,作词: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来到松花江上,不其然会哼几句以应景。 〔注〕上载的旧相片是将幻灯片投射在墙上,用数码相机拍摄,每张需要执相整理,焦点稍为松散,解决了幻灯片可以上载问题,所以每张旧相片得来不易。 以下的相片是在松花江畔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主要商业街,南起于道里区,北止于松花江边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全长1450米,亚洲最长的步行街。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原名“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居住的大街,1928年7月正式改称“中央大街”并沿袭至今,文革期间,中央大街名为“防修大街”,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建筑街路。1996年8月,哈尔滨市政府启动中央大街改造工程,决定将其改造成步行街,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在那年70年代,我站在中央大街朝向防洪纪念塔拍摄照片,右边建筑物是松花江旅店。我们步行前往松花江边,那年街名是“防修大街”,那天正是大除夕,街道行人不多,可能是回家过节呢。近日上网下载了2010年同一方向的照片,得知右边建筑物是俄罗斯建筑,历史已很悠久,当然松花江旅店已不存在,整座建筑物已修复一新,照片左边是大型商场,近年才建成。2006年我再次到哈尔滨,在防洪纪念塔的照片已清楚见到背后那商场,在那70年代只是几座矮屋,有烟筒可能是工厂,30多年历史照片见证,中央大街已焕然一新跟着时代步伐。 “第1张照片”是70年代从中央大街望向防洪纪念塔,左面是陈旧矮屋,纪念塔后就是松花江,右是松花江旅社。“第2张照片”是2006年我再次到哈尔滨,从防洪纪念塔望向中央大街,陈旧矮屋已改建为大型商场。“第3和4张照片”是2010年同一角度从中央大街望向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市中心逗留一整天】节录当年日记70年代东北背包行第1回 在南方生活,没有见过下雪,更未尝雪地在我脚下滋味,只可以看到在百货公司橱窗洒满的纸雪花,常常神往处于北国的冬天。 我们乘9.10pm的火车从沈阳开往哈尔滨,今次旅程共有13位队友,上车时是持有没座位编号的硬座车票,怎能渡过煎熬冻入骨的通宵达旦,很幸运快速地已补到硬卧票,餐厢夜宵进食有热辣辣的素水饺,车厢顶已凝结薄膜冰状,车厢玻璃外白雪皑皑。整夜难眠,清晨5.20am到达终点站,趟关数千里才来到黑龙江省著名城市“哈尔滨”,再不是橱窗的人造冬雪了,我已经身处在一个白皑皑的世界。 那年是黑龙江省对海外开放为旅游区的第二年,那天正是春节大除夕。离开火车站,我们沿途要问路,步往中央大街方向,背负起重重背包与手提包,身穿不同颜色的轻巧羽绒雪裤,一条长蛇阵般浩浩荡荡,早已规划是入住中央大街的国际大厦。雪花纷飞令我们兴奋,沿路吸引着原住民指手画脚,有小孩追随围观。可能是因为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里,你们一大帮何方神圣竟然可以穿那薄薄衣服? 在雪地举步要步步小心,随时人仰马翻,那时的中央大街并不特别,中国式建筑街景。国际大厦门前放置一对狮子冰雕,狮身内有闪闪发光灯饰,进入酒店大堂碰见很多志同道合来赏雪的香港客,今天是农历大除夕,餐厅有免费水饺供大众品尝应节。入了房间放下背包已急不及待外出,中央大街走到尽头就是防洪纪念碑,与结了冰的松花江,大伙儿在江边可坐驴车到对岸太阳岛,冰地风帆半小时人民币五角。我们是怎么摇动杆子,冰帆也不动半分,只好拍张照片以作记念。这边滑冰梯有大团人围观,我们在香港荔园苦练二个月溜冰,是有片薄刀在鞋底的,希望在松花江大显身手,环境与雪地不相同,失败失望收场,在严寒露天换鞋也是一桩难事。 明早会到尚志滑雪,恐怕所携带御寒装备不足够,到附近衣服店添置所需,头戴毛帽把耳朵掩盖起来,再套上毛冷厚手套,买了几套毛垫放在鞋里,凭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