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育珠技术规范第3部份 - 欢迎光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docVIP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第3部份 - 欢迎光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第3部份 - 欢迎光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

前 言 前 言 DB33/T 402《河蚌育珠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第1部分: 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 第2部分: 珍珠接种技术规范; —— 第3部分: 育珠蚌养殖及采珠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DB33/T 402的第3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诸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惟灏、陈德富、张立均、骆年华。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3部份:育珠蚌养殖与采珠技术规范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育珠蚌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方式、养殖方法、蚌病防治、养殖周期、采珠方法和珍珠保存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河蚌育珠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16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804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份。 3.1 育珠蚌 Post-operative Mussel 已完成小片接种、用来生产珍珠的蚌。 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 养殖育珠蚌的水域应阳光充足,水源丰富,进水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水域条件 水域面积、深度 养殖育珠蚌的水域,面积以1ha~3ha、常年水深以2m~3m为宜。 水体流速 水流平缓,流速1m/min~2m/min。 水位变化 水位变化不大,落差小。 不宜养殖育珠蚌的水域 曾发生过严重蚌病的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丰富、水质清瘦的水域;工业污水流入的水域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1标准的规定。 土质  土质应符合GB 15168 标准的规定。以粘土为佳,水底淤泥厚度以15cm为宜。 养殖方式  以蚌为主,鱼蚌混养为宜。池塘混养鱼类为草鱼、鳊鱼、鲤鱼、鲫鱼和鲢鱼各450尾/ha,鳙鱼75尾/ha~300尾/ha,还要混养鳜鱼等肉食性鱼类75尾/ ha~150尾/ ha。年鱼总产量控制在1500kg/ha。 养殖方法 吊养架设置 采用延绳式吊养育珠,以毛竹为桩,用聚乙烯绳相联,每间隔 2 m左右吊一个浮子(渔用浮子等)。 吊养工具的制作 网袋 直径20cm,网目2cm。用竹片做支架支撑袋底,使网袋成圆锥形。 方网箱 规格40cm×40cm×12cm,网目2.5cm。 6.2.3 网夹袋 竹片长50cm ,宽2cm;网片长17目、高6目,网目4cm。竹片两端打孔,串扎网线,竹片中间用网片做成网袋。 吊养密度 6.3.1 池塘 以蚌为主的池塘吊养育珠蚌15000只/ha~18000只/ha,先期密,后期逐步减少。 外荡 吊养育珠蚌9000只/ha~12000只/ha。 吊养方法 将育珠蚌装入圆网袋,每袋装2只;或用方网箱,每箱装10只~20只。养殖一年后(蚌体长到12cm左右)转入网夹袋,每袋装育珠蚌4只。 6.5 养殖管理 6.5.1 培肥水质 手术后7d~15d,要求水质较淡,然后培肥水质,使之达到肥、嫩、活、爽。春、秋季以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夏季无机肥与有机肥酌情施放,秋末冬初则酌施有机肥。有机肥肥料以发酵腐熟过的鸡粪、鸭粪为主,化肥主要是用尿素和过磷酸钙,也可用泼洒大豆浆来培育水质,使水体呈黄绿色或褐绿色,透明度为30cm~40cm之间。在鱼类生长季节,还应投喂适量的鱼饲料,保证鱼类正常生长。对于池塘,在育珠蚌的主要生长季节4月~10月,每隔半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月换水在30cm~50cm,使水体溶氧保持5mg/L以上。 6.5.2 调节深度 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变化和水位涨落等情况,适时调整吊养深度。春、秋两季蚌吊养在水面下30cm左右处,夏、冬两季则吊养在水面下40cm左右处。 6.5.3 定期检查 育珠蚌手术毕吊养7d以后,检查蚌的成活,如大量死亡,要立即停止插片手术。以后应每隔半个月检查蚌的成活,发现死蚌立即清除。此外,还应经常检查木桩、竹桩、纲绳、吊袋、吊箱、吊线的完好性,一旦发现倒斜、破损和断折等情况,均应及时修复。 6.5.4 清除污物 对于有碍水体交换和影响育珠蚌生长的附生于网袋、网箱和育珠蚌上的藻类与污物,应及时洗刷和清除。 蚌病防治 蚌病预防 吊养期间,1ha水域每月用生石灰150kg~200kg,兑水全池均匀泼洒,保持池水PH值在7~8之间。施放的有机肥应事先用生石灰拌和消毒,经一个月以上的堆放发酵,腐熟后方可施入养蚌池。严禁从有蚌病的水体中抽水或放水,灌注养蚌池。一旦发现吊养的育珠蚌发病,应及时准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