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烫伤专科课程课件_1
燙傷專科課程燒燙傷病患的感染管制 感染管制小組 鄧碧珠 日期:94年6月14日 地點:B4第五會議室 5A burn ward 燙傷床位(4床):521、522 微正壓(進氣量>排氣量) 於93年更換濾網、Hepa,原則每三年更換一次 目前研擬3M ~ 6M監測落塵量與落菌數 換藥目的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更換傷口上之敷料 預防傷口感染、及早發現感染徵象 評估傷口情形 換藥技術 換藥前,請採消毒性洗手,搓揉至少30秒 更換傷口敷料應採取不接觸技術(no touch technique)操作 觀察傷口情形 如遇大傷口宜戴上清潔手套,取下敷料後再更換另一付無菌手套操作;若為廣泛性傷口或MRSA感染傷口,應加穿隔離衣、戴口罩 換藥技術 清潔傷口時應由傷口中央到周圍;每塊紗布或棉球不可來回擦拭,僅能擦拭一次及丟棄 視傷口情形予使用藥物及覆蓋合適之敷料並固定之 換藥注意事項 換藥時先換未感染病患,再換傷口感染病患,以避免交互感染 MRSA感染病患或高抗藥性菌株,應於床頭貼『隔離須知』,提醒工作人員注意 無菌敷料之更換 出血、滲血或引流液量多時,為感染時細菌繁殖之溫床 被尿液或糞便污染時 需要固定不動時 手術後感控方法-傷口之照護 24-48小時以無菌敷料覆蓋 勤洗手 無菌技術 清潔消毒及滅菌之定義 ★清潔---看不見之微生物仍存在 ★消毒---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滅致病菌 繁殖體,無法消滅所有細菌芽胞 ★滅菌---消滅所有微生物,含細菌繁殖體 及芽胞、真菌及病毒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簡稱 M.R.S.A) M.R.S.A是對methicillin及其同類之抗生素 oxacillin、nafcillin有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通常對很多其他抗生素也有抗藥性,如:beta-lactam、clindamycin、erythromycin、tetracyclin及aminoglycosides等,對quinilone也常有抗藥性。 M.R.S.A的傳染,主要是經由手部接觸感染。 Mupirocin:可↓S.aureus colonization。 燒燙傷病患的感染管制(1) 減少污染: 維持毛孔道清潔 毛髮、指甲的清理 所有侵入性導管應特別注意清潔,且應及早拔除 床單、衣物應消毒、滅菌後再使用 燒燙傷病患的感染管制(2) 預防交互感染: 工作人員於護理技術前後應加強洗手 Cohort Care 限制訪客人數、教導訪客無菌觀念 水療用水一定徹底消毒,淋浴式較少引起交互感染 燒燙傷病患的感染管制(3) 減少環境之污染源: 病房內陳設以最少為原則 空調應有獨立系統及單流向 感染的早期偵測 每日以無菌技術換敷料,觀察傷口變化 防護措施(一) 洗手是最簡單、最有效及最重要的預防感染擴散方法 目的:避免微生物傳播或污染環境,造成感染。 穿戴手套並不能取代洗手。 普通洗手與乾式洗手液的比較 普通洗手法: 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手1分鐘,可除去98%以上 的暫時性菌叢 酒精性乾洗手液: 使用後15-30秒即可有效殺死病毒、細菌、 黴菌(70%酒精可降低99.7%的微生物含量) 消毒溶液 具有殺菌及抑菌功能 應用於處理感染物之後及執行侵入性治療前 如:Hibitane(5% chlorhexidine) Hibiscrub或Antigerm(4% chlorhexidine) Hibisol(0.5% chlorhexidine、70%Alcohol ) 酒精 傷口照護目標 促進傷口癒合 阻斷傷口修護 污染 感染 傷口分類之依據 皮膚缺損度 造成傷口之原因 傷口內致病菌之存在與否 燙傷病患易感染的因素 皮膚、黏膜受損 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常留置各種侵入性導管 手術傷口 清潔傷口:1-5% 清潔污染傷口:3-11% 污染傷口:10-17% 髒或感染傷口:>27% 影響傷口癒合之因素 受傷組織之血流供應 感染 疾病:糖尿病 異物:壞死組織、穿刺物、不潔物 壓力 燒燙傷傷口疑似感染的症狀 局部症狀:傷口變色,如黑色、黑褐色 增加脫落的死亡細胞或組織 局部變厚的組織轉變成全部變厚 在傷口周圍的皮膚變紫色或水腫 呈現缺血或壞死 皮下組織出血性的變色 分泌物增加、化膿或有惡臭 燙傷病房常見院內感染菌種 Gram negative bacteria:64.4% Gram positive bacteria:26.8% Fungus:8.7% 燙傷病房常見院內感染菌種 Pseudomonas aeruginosa:23.1% Staphylococcus aureu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