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法第编物权法
第三编 物权法 二、物权的特征 (一)客体为物 一般而言,作为客体的物只能是特定物、独立物、有体物。 (二)具有绝对性 物权的绝对性又叫对世性,是指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一个人或一些人,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三)为支配物的权利 所谓支配,是指物权人依自己的意思,根据标的物的不同属性,对标的物加以管领,其形式包括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 (四)以直接享受物之利益为目的 一是利用物的使用价值满足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二是利用物的交换价值获取对价,或者通过信用担保获得融资。 (五)具有排他性 一方面,物权具有排除他人侵害、妨碍、干涉的性质;另一方面,内容相同的物权之间具有相互排斥性,在同一物上不容同一性质或同一内容的两种以上物权并存。 第三节 物权的效力 二、请求效力 (一)物上请求权的概念 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人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之虞时,为回复其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而产生的请求权。 (二)物上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区别 ■两者的发生根据不同 ■两者的目的不同 ■两者的行使后果不同 ■两者的效力不同 (三)物上请求权的具体内容 1.请求返还原物 2.请求恢复原状 3.请求排除妨害 4.请求消除危险 四、优先效力 (一)物权的对内优先效力 在多个不相排斥的物权并存于同一物上时,先成立的物权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 (二)物权的对外优先效力 1.物权阻碍债权目的之实现 2.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权 3.优先购买权 三、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 不符合物权法定要求的法律行为,虽不产生创设物权的法律后果,却可能产生债权法上的效果。 (一)违反法定的物权类型 (二)违反法定的物权内容 (三)违反法定的物权移转或创设方式 四、法定的物权种类 五、对法定物权的分类 (一)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是物的所有人对自己所有的物依法进行全面支配的物权,即所有权,又称完全物权。 他物权是指物的非所有人根据法律规定或所有人的意思对他人所有的物享有的进行优先支配的物权,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又称限制物权。 (二)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与权利物权 这是以物权客体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是以支配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如地上权、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是以支配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四)主物权与从物权 (五)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六)普通物权与特别物权 普通物权指由民事基本法所规定的物权,又称民法上的物权。 特别物权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具有物权性质的财产权,又称准物权、特许物权。 四、动产物权的公示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动产物权通过占有公示其存在,通过交付公示其物权变动。 占有是指人对物进行掌握和控制的状态,可分为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交付指当事人一方将物之占有移转给另一方,由于移转物的占有的性质不同,交付分为现实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和拟制交付。 四、不动产物权的公示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性质 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将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消灭等情况,依法定程序记载于专门设置的登记簿上的行为。 (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建立 (三)不动产登记的分类 1.实体权利登记与程序权利登记 2.权利登记与表彰登记 二者不可分割,权利登记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表彰登记的基础之上的。 3.设权登记与宣示登记 设权登记是指具有创设、移转物权效力的登记,适用于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宣誓登记是指将已经成立的物权变动,昭示于外的登记,其主要适用于因非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4.本登记与预备登记 本登记是指能直接发生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效果的登记。预备登记是对不动产的非终局性登记,其目的是在登记要求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尚不充分时,保全当事人的登记请求权。预备登记包括预告登记和异议登记。 5.总登记与日常登记 一、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取得)、变更、消灭(丧失)。 (二)物权的取得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或意志为依据取得物权。 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志为依据取得物权。 (三)物权的消灭 1.物权的绝对消灭 物权的绝对消灭指物权与特定主体分离,而他人又未取得其权利。主要包括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光伏发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doc VIP
- 2023光伏逆变器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pdf VIP
- LMQ.C型立式灭菌器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初中数学_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课件设计.ppt VIP
- 《干旱半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导则》编制情况说明.docx VIP
- 公司章程范本完整.pdf VIP
- NBT 32001-2012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docx VIP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教学设计.doc VIP
- NBT 32008-2013 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