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学教学资料周围血管损伤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急救学教学资料周围血管损伤课件

周围血管创伤 四肢血管伤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比较常见,在战时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约占全部伤员的1-3%。常与四肢骨折、神经损伤同时发生。 动脉损伤后,能立即发出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特别是较大的动脉,如股动脉、腘动脉、肱动脉等。即使出血停止 也可因肢体远侧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或功能障碍 。 血管创伤的紧急处理原则: 1、挽救生命 2、保存肢体 四肢主要血管的解剖生理 四肢静脉的特点: 分深静脉、浅静脉。 越靠肢体近端,深静脉的作用越大;越靠肢体远端,浅静脉的作用越大。 上肢腕关节以下,下肢踝关节以下主要靠浅静脉回流。 浅静脉壁较厚而深静脉壁较薄。 四肢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 大的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腘动脉:中膜相对较薄,中膜内弹力纤维丰富。血管弹性好而收缩性较差—弹性动脉。 小动脉—掌、指动脉:中膜相对最厚。收缩性强,在寒冷、缩血管药物、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刺激下可发生强烈收缩—肌性动脉。 中等大小动脉—尺、桡动脉、胫前、胫后动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静脉—管壁薄,中膜、内膜相对较薄,外膜相对较厚。 第一节:周围血管创伤的临床分类 (一)动脉完全离断 多有大出血,可合并休克或肢体缺血坏死,血管口收缩使血栓形成,可减少出血或自行止血 动脉离断的后果取决于肢体伤后的供血状态,是否存在有效的侧枝循环。 (二)动脉破裂 方式可有纵形、斜形、横形等。伤后动脉收缩使裂口扩大,不能自行闭合,出血较多,有时会超出完全断裂着。导致严重的出血性休克或死亡。 谭小仕,男,30岁,左肩部重物砸伤22小时入院,22小时前一重物从20米高处坠落,砸到左肩部,但是有短暂昏迷。查体见:颈肩部及左上肢高度肿胀,远端血运存在,但桡动脉消失,左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术中见:腋动脉、腋静脉在胸壁段(第一段)断裂,缺损约8cm,取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 (三)动脉内膜撕裂 常由骨折、脱位后的牵拉、扭曲力引起,动脉的内膜和肌层发生断裂而外膜完整。 引起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可以因血管壁变薄而发生假性动脉瘤,动脉内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堵塞末梢血管。 肉眼观:肿胀,失去正常光泽,触之较硬,搏动及微弱或无搏动。 肩部骨折 腋动脉拴塞 (四)血管受压 骨折、脱位、血肿、异物、夹板、包扎或止血等引起血管受压,严重受压者可使血流完全中断。 (五)血管痉挛 血管因拉伤或骨折端、异物等刺激、寒冷、手术等可引起动脉痉挛。血管呈细条索状,血流受阻,多发于动脉。 长时间血管痉挛导致血栓形 成,血管中断,造成肢体远 端缺血甚至坏死。 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动脉痉挛在靠近肘或膝关节部位的骨折脱位最常见,在上肢为肱动脉,下肢为股动脉的下1/3段以及腘动脉和胫后动脉易发生痉挛。 (五)假性动脉瘤 动脉部分断裂而投射物入口小时,动脉出血为局部张力所限,形成搏动性血肿。4-6周后,因机化而形成包囊,内面被新生血管内膜覆盖,成为假性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使肢体远端血供减少 股动脉刀伤 搏动性血肿 股动脉刀伤 假性动脉瘤 (六)动静脉瘘 伴行的动、静脉同时部分损伤,内腔发生直接交通,动脉血大部分不经毛细血管床而直接流入静脉,形成动静脉瘘。 脉搏减弱,早期易忽视,后期则浅表静脉充盈。 动脉枪伤 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 静脉损伤 病理变化与动脉创伤相似,但大静脉创伤率相当高。多发生在四肢。虽然危险性较动脉创伤小,但大静脉破裂的出血量也要引起注意。同时静脉血栓脱落还可以引发肺栓塞。 (一)病史 四肢创伤史,特别注意容易合并血管损伤的骨折、脱位情况 (二)临床表现 1、大出血: 开放性动脉伤:色鲜红、喷射状或搏动性;涌出(深) 闭合性动脉伤:肿胀明显;皮下瘀血;张力性或搏动血肿 开放性静脉损伤:色暗红,血流出,压力小 出血量:动脉>静脉,不全断裂>完全断裂。 2、低血压及休克: 出血多者因血容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并导致休克 肢体远端动脉血供障碍 1)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两侧对比) 2)皮肤颜色:苍白(肢体远端完全缺血或血供严重不足) 3)皮肤温度:下降(健侧对比;温度计测量时超过3°) 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5)肢体疼痛:神经对缺血的早期反应,远端肢体疼痛严重时,考虑缺血的可能性。 6)肢体感觉:障碍;(由疼痛转入感觉减退、麻木,丧失;呈手套或袜套式) 7)运动障碍:肌肉对缺血最敏感;(拇长伸肌) 8)肢体远端无活跃性出血:用粗针头或剪刀刺穿皮肤观察 搏动性血肿 闭合性动脉伤或伤口小而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