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脊柱牵引.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脊柱牵引

牵引疗法 定义 牵引(traction)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 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 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力线等 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当牵引过程作用于脊柱时,则称为脊柱牵引。 发展简史 现代脊柱牵引技术:历史约90余年,在现代医学解剖、生理学及19世纪脊柱生物力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生物力学为原则的治疗方法。 1929年Taylor——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以枕骨隆突和下颌作为牵拉支点,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的方法,成为现代脊柱牵引技术的基石。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一、脊柱机械性拉长: Lawson1958年的实验:每次脊柱牵引后受试者站立高度可增加3.43mm,4周后可增加8 mm。 影响脊柱分离程度的因素: 脊柱的位置:屈曲角度越大,则椎体后部分离的程度愈大。 牵拉角度: 25°颈椎牵引可使正常生理曲度变直,35°时颈椎椎间隙后部增宽最大。 牵引重量:颈椎牵引为总体重的7%~10%;腰椎牵引>25%总体重。(注意牵引的重量与牵引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肌肉。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二、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 表现在小关节面的滑动或转动、小关节面的分离、小关节面的靠近或压缩。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三、脊柱肌肉的放松 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四、缓解疼痛:增大椎体分离的作用 机制:1.改善局部血循,缓解N根压力,降低局部炎性刺激物的浓度 2.增大椎间孔内径,减少N根的损害即刺激和压迫. 3.调节关节突关节的张力. 4.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性疼痛. 神经生理方面的假说: 1.牵引刺激局部机械性感受器,在脊髓脑干水平阻止疼痛刺激的传递. 2.牵引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可降低肌肉紧张所产生的不适感 脊柱牵引的分类 脊柱牵引的分类 脊柱牵引的分类 脊柱牵引的分类 静态牵引与间歇牵引之间的比较 静态牵引的效应:镇痛作用。 一般颈椎连续牵引的力量范围是1.87~7.46kg(5~20lb);腰椎连续牵引的力量范围一般在9.33~22.38kg。 间歇牵引的效应:易于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椎间孔处脊神经根的粘连获得松解。) 脊柱牵引的分类 脊柱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脊柱牵引的禁忌证 颈椎牵引 颈椎解剖特点: 钩椎关节 椎弓根 主要适应症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椎体、椎 间关节、韧带等退行性变而导致神 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受 累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好发于 中老年人,长期低头及伏案工作 者。 康复治疗—发作期治疗 保守治疗: 颈椎牵引:简单、安全、有效,适用于各型 有效率:70%~80%,但对年老病程长及脊髓型患者慎用。 作用机制:⑴限制颈椎活动减轻N根的充血水肿 ⑵解除颈肌痉挛,减小椎间盘压力 ⑶增大椎间隙,减轻N根压迫 ⑷减轻钩椎关节骨刺对N根和椎A刺激 ⑸解除关节突滑膜嵌顿,使移位椎间关节 复位 康复治疗—发作期治疗 颈牵方式:分持续牵引和持久牵引。 持久牵引:以小重量持续24小时以上. 持续牵引:(15Kg以内,20~30分钟),屈24。C6~7椎体后部作用最明显。 牵引体位:卧位与坐位, 牵引角度:神经根型前屈15。~30。,脊髓型取垂直位,余均采用微屈位(10。 —20。) 牵引方法—手法牵引 牵引方法--手法牵引 牵引方法----滑轮牵引 可取卧位或坐位,一般认为在卧位情况下,全身肌肉松弛,牵引效果较好。但坐位较为实用和方便,因此临床更常用。 坐位(颌枕带)牵引的基本方法 平卧位牵引 平卧位牵引 适用长时间持续牵引。头部保持轻度前屈,牵引重量可略减轻,重量自3公斤开始,逐日增加至4~6公斤。每牵引2小时可休息15分钟再继续牵引,通常在牵引18一72小时后,症状开始缓解,直至症状基本消失。 家庭气囊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生理效应的影响因素 颈椎的位置(一): 上颈段(C1~C2):前屈0°~5° 中颈段(C2~C5):10°~20° 下颈段(C5~C7):25°~30° 在这些位置,相应节段的小关节囊处于一相对松弛位置,从而使关节面获得较好的分离 颈椎的位置(二) 屈曲24°是保持牵引时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 一般不提倡后伸位颈椎牵引 椎动脉型及脊髓受压者常采用垂直位 黄韧带肥厚所致,则应采用稍向前屈位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体位 仰卧位可使C4~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