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k教师资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17章
2、班主作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区间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A 第一节 班集体与班主任 一、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原则 1、尊重学生原则 即一切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开展管理,以学生的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成长为指针。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2、民主性原则 管理者充分发挥民主作风,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调动学生参与各种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班级管理。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3、实效性原则 课堂管理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课堂中的各种问题,防微杜渐,通过采取各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切实促进班集体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学生是基础;熟悉方法是关键;把握时机是保障。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4、方向性原则 课堂管理必须坚持一定的方向,并将这一总方向分解和具体化,使整个班级管理具有清晰和实际具体操作目标。? 5、效率性原则 课堂管理合理有效使用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6、适度性原则 课堂管理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7、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树立学生是课堂管理主体之一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给予学生课堂管理的自主权。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二)课堂管理的方法 激励法; 扬长避短法; 惩罚法; 谈话法; 心理暗示法; 行为强化法。?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班级规模 2、课堂环境 3、班风与学风 4、学生期望 5、教师威信 6、教师能力 7、师生关系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8、教师的管理方式 参与式/监督式; 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9、家长的个性特征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例: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较多,以下不属于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的是( ) A、班级规模 B、教师能力 C、师生关系 D、学生年龄 答案:D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二、课堂气氛 (一)课堂气氛的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 消极的课堂气氛 对抗的课堂气氛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例: 1、课堂上学生过分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消极的课堂气氛 B、对抗的课堂气氛 C、竞争的课堂气氛 D、放任的课堂气氛 答案:D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二)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以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移情、教师的焦虑等。? 2、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群体、凝聚力、舆论、合作与竞争。? 3、课堂环境的因素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例: 1、简答: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以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移情、教师的焦虑等。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群体、凝聚力、舆论、合作与竞争。课堂环境的因素。 第二节 课堂管理与课堂气氛 THE END 谢谢 观看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修改、提炼和扩充。 1、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皮亚杰用编成的对偶故事,与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柯尔伯格则认为对偶故事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儿童道德推理过程,他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第五节 现代德育理论 2、个体的道德判断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第五节 现代德育理论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第五节 现代德育理论 3、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1)道德发展是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