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
1医学免疫学第一节 绪论1、免疫: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B 细胞分化发育场所);----记忆:胸骨在中间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3、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有记忆功能/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4、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免疫发展简史:p4 页第二节 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1、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故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 T 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 新生期拆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胸腺微环境——决定 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骨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受损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缺陷。造血干细胞标志人:CD34、CD117二、外周免疫器官-----初次免疫应答1、淋巴结:皮质(B 细胞定居)、副皮质(T 细胞定居)2、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 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 免疫的主要部位。MALT 的功能:①黏膜局部免疫应答②产生 SIgA2.3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与外周 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归巢受体)与特定组 织 HEV 表面黏附分子(地址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细胞去向。(记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选择性迁移;“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归巢受体与 地址素)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 HEV 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简记)分布更合理、接触机会更多、联系为整体。【历年考题点津】1.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受影响D.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E.机体造血和免疫功能均有损害答案:A第三节、抗原1、抗原:能与 T 细胞、B 细胞的 TCR 或 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抗原具有两个特性: ①免疫原性---抗原进入,诱导产生抗体;-----更高级②(抗原性)----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反应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半抗原(hapten)+ 载体 = 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TCR/BCR 或抗 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分为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3T 细胞表位---TCR---需要 MHC(连续决定基,需加工,识别载体决定基)B 细胞表位----BCR---不需要 MHC(构象决定簇,不需加工,识别半抗原)交叉反应:不平行。3、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 间构型决定。抗原表位----身份证4、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抗 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 性)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2、抗原分子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蛋白质);2)分子量大小;3)结构复杂性;4) 分子构象;5)易接近性;6)物理状态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3、宿主的特性遗传因素:MHC 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免疫调控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免疫应答不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4、抗原进入人体的方式适中抗原剂量可诱导免疫应答,抗原过高或过低的抗原量可诱导免疫耐受(见 16章);皮内注射和皮下途径易诱导免疫应答,肌内注射次之,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耐 受;抗原的种类★5、抗原分类: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功能齐全的抗原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功能不全的抗原6、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 T 细胞;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 B 细胞,无需 T 细胞辅助,能产生 IgM 类抗体, 无免疫记忆。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