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输血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乐爱平) 南昌市血站课件
21、合理用血指征 血浆制品合理输注的判断标准 内科 患者各种凝血因子Ⅱ、V、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 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重症肌无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工肝等患者血浆置换。 外科 PT或APTT>正常上限1.5倍,或Fg<0.8~1.0g/L,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或自体血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体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Ⅲ(心外循环); 大面积烧伤抗休克期; 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DIC急性期。 21、合理用血指征 冷沉淀合理输注判断标准: 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患者。 纤维蛋白、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血小板合理输注判断标准: 外科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不输; 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但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 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实施头颅、眼部、脊柱部位手术血小板计数<100×109/L; 实施上腹部手术血小板计数<70×109/L; 实施侵入性检查血小板计数<50×109/L; 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的分娩妇女血小板计数< 50×109/L,应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输注; 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不受上述限制。 内科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或出血诱发因素考虑; 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注。 22、科学合理用血评价 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月、年评估内容 对象:全院、各临床用血科室、麻醉科; 各成分用血量与比例、合理率、成分率及与同期比较和趋势分析 总输血人次、平均每次输血数量、输血前、后指标的平均值趋势分析 输血指标(Hb、PT、APTT、PLT)分级的用血人次、比例、平均输血量、合理率 出院患者输血率、人均用血量及趋势分析 不同疾病患者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合理率及趋势分析 手术患者输血率、台均用血量、合理率及趋势分析 自体输血人次与自体输血率; 临床用血科室:合理用血月、年评估内容 对象:各病区、诊疗组、临床医生; 各成分用血量与比例、合理率、成分率及与同期比较和趋势分析 总输血人次、平均每次输血数量、输血前、后指标的平均值趋势分析 输血指标(Hb、PT、APTT、PLT)分级的用血人次、比例、平均输血量、合理率 出院患者输血率、人均用血量及趋势分析 不同疾病患者的输血率、平均输血量、合理率及趋势分析 手术患者输血率、台均用血量、合理率及趋势分析 自体输血人次与自体输血率; 临床合理用血与质量控制评价、公示 合理用血与质量控制公示内容 科学合理用血质量管理成效 医院住院病人和手术台数年增长率在11%以上。 医院成分输血率在99.5%以上; 医院异体输血量呈三年连续下降; 医院合理用血率均控制在95%以上; 医院自体输血率达25%以上; 术中自体输血率达60%以上; 实现了临床异体用血量零增长的目标; 血浆与红细胞用量比为0.65。 23、血液质量与安全管理 临床用血与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要素 临床用血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用血规范、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制定用血规范 临床用血工作手册(第二版) 临床输血培训 院级培训和临床用血科室培训 输血监督管理 临床用血过程关键环节、输血病历监督检查、公示 临床输血指导 疑难输血、科学合理用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指征审核与科学合理用血评价 血液供应协调 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协调临床血液供应 输血管理信息化 建立履盖临床用血全过程的输血信息系统 * LOGO 急性血管内溶血反应机理 迟发性血管外溶血反应机理 IgG型,不结合补体 抗Rh, Duffy, Kell, Diego等 抗D, 最典型 DEc 抗体致敏在红细胞上,网状内皮系统清除 引起血管外溶血的抗体和特异性 免疫性溶血反应 临床特点 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 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50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供、受者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症状加重。 程度 轻度溶血:可出现发热、酱油色样尿或轻度黄疽,血红蛋白稍下降. 重度溶血:可出现寒战、发热、心悸、胸痛、腰背痛、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酱神色样尿,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等。 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和血压下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皮肤淤斑、伤口出血等。全麻时患者发生伤口渗血、出血不止和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临床医学胸部影像阅读基础课件.ppt
- 2016春六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Where did you go》(Part B)课件4 人教PEP版_1.ppt
- 2016秋九年级英语(人教版)上册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ppt
- 临床微生物学病原性真菌检验课件.ppt
- 临床思维病例训练PPT课件.ppt
- 临床常见药物配伍禁忌(PPT X页)课件.ppt
- 2016春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Unit 1《Dont touch the machinesplease》课件2 (新版)外研版(一起).ppt
- 2016春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Unit 1《Dont touch the machinesplease》课件4 (新版)外研版(一起).ppt
- 临床医学第四章 临床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四课件.ppt
- 临床思维方法的体会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