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王书臣 2005年4月 概 述 间质性肺疾病(ILD) 代表了一大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侵犯肺泡、肺泡壁、肺泡道、细支气管和微小血管的弥漫性疾病,可发展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 由于病变侵犯了肺泡上皮细胞、肺泡腔实质,故现在有学者认为ILD称之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更为合适。 概 述 间质性肺疾病大约包括200种不同的疾病,其中病因明确者约占1/3,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影响最大的是原因未明者,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为最常见,又称为孤立性隐源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CFA),其次为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s氏肉芽肿等。 近年来,对间质性肺病的研究以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进展 最多,现简要介绍如下。 IPF概念的演变 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IPF的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经历了从IPF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变迁。 1944年Hamman和Rich描述了4例死于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其病情进展迅速,可于1~2月死亡,称为Hamman-Rich综合征,这是对该病最早的描述。  IPF 不同时期的分类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 的分类(ATS/ERS,2002) 病 理 机 制 目前IPF和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表明,PF发病过程可概括为肺损伤和PF两个阶段。 这两个过程同时存在、互相促进,不代表时间上的分隔和疾病本身的发展顺序。 肺组织的炎性损伤 各种损伤因素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启动炎症/免疫反应,继之肺泡巨噬细胞(AM)活化,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前炎症介质等,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6,8 (IL-1,6,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 这些细胞因子一方面使炎症细胞浸润,AM分化和成熟;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进一步分泌和表达,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引起肺泡炎和肺损伤。 损伤后的修复及PF的形成 TGF-β、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是重要的致纤维化生长因子,能刺激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促进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蛋白聚糖等在细胞外基质中沉积,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最终导致正常功能组织被取代和改建。 DPLD的治疗 对于间质性肺病在治疗上首先应尽可能找出并去除致病因素,抑制非特异性炎症(目前仍为糖皮质激素,详细用法参考IPF的治疗); 某些患者病变常可导致小气道阻塞,或合并气道痉挛,临床上可考虑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β2受体激动剂、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DPLD的治疗 患者晚期常常有低氧血症,若PaO260mmHg(8KPa),SaO290%应给予吸氧,以减轻症状,而且长期氧疗可减慢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的发展; 肺间质纤维化终末期常易合并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COPD等,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此时的治疗参照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IPF的诊断标准 (2000年ATS/ERS ) 有外科肺活检资料者: 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特点。 除外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药物、环境因素、风湿性疾病等所致的肺纤维化。 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 胸片和HRCT可见典型的异常影像。 IPF的诊断标准 (2000年ATS/ERS ) 临床诊断 (无外科肺活检资料者): 缺乏肺活检资料原则上不能确诊,但如患者免疫 功能正常,且符合以下所有的主要诊断条件和至 少3/4的次要诊断条件,可临床诊断。 IPF的诊断标准 (2000年ATS/ERS ) 主要诊断标准: 除外某些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病(ILD),如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风湿性疾病等。 异常的肺功能改变: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C下降,常伴FEV1/FVC比例正常或升高)和/或气体交换障碍。 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网状改变,晚期出现蜂窝肺,可伴有极少量磨玻璃影。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无其他疾病的证据。 IPF的诊断标准 (2000年ATS/ERS ) 次要诊断标准: 年龄大于50岁。 隐匿起病、不能解释的运动后呼吸困难。 疾病持续时间≥3个月。 双侧肺底部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干性或Velcro音)。 IPF的治疗 IPF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干咳、面色紫暗、口唇紫绀、杵状指等,晚期常导致呼吸衰竭。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