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docxVIP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一)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重点】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教学难点】(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课时】本专题共5课时。其中讲读课2节,练习课2节,讲评课2节。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化情况示  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词语古义例句今义志记载志怪者也。志向、志气之到……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常作代词、助词果然吃饱的样子腹犹果然。不出所料虽然即使如此虽然,犹有未树也。连词恶何,疑问代词彼且恶乎待哉。恶劣、凶恶无名忘记功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为人知  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引申义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古字通假1.通假的具体情况:解  说举  例注  意  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师说》)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过秦论》)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2.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字义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