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传统文化较与与中学语文教学.ppt

杨朝明:传统文化较与与中学语文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朝明:传统文化较与与中学语文教学

穷理正心,明德知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治、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知其所止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 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 《孔子家语·五刑解》 孝悌,为人之本 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修己安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 里仁》 传统文化教育与 中学语文教学 ? 杨朝明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孔子研究院 院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 副理事长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主体 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经典教育 三、孔子施教的逻辑顺序及其启示 四、要理解经典的整体性与生命力 上古时期的教育体制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小艺、小节——大艺、大节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曲礼》:君无故玉不去身;《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 ——《大戴礼记·保傅》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孙星衍在《重刻宗本说文序》 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乎不知文艺;文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 六艺与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诗》《书》《礼》《乐》《易》《春秋》 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与经典教育 教育,乃心灵的转向:引导人们转向爱、善、智慧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实现内心的丰富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关于“成人”的内涵 成年的人? 达到完全发育的人? “自然人”与“社会人”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这个“几希”是什么?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 “人情”与“人义”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孔子家语·礼运》 照片上这个男孩,直到四五岁,从没象别的孩子那样笑过。 梅医生每次去巡查,都会去找这个阴郁的小人儿,教给他有趣的话,或者把他抱起来举到空中玩。一年冬天,这胖娃娃穿着厚棉袄,着实象个矮脚鸡,医生就模仿大公鸡,把腰先弯下去,慢慢直起来,身子往后仰学鸡叫“doodledoooooooooooo”小孩子跟着学“toto-oooooo---”,第一次发出普通孩子的笑声。 这张照片上,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因为对医生的爱”,到这所医院药房的化学部工作。他与医生合影,叉脚端手坐着,带点憨憨的不好意思抿着嘴,梅医生站在背后诙谐开他玩笑,可见两人十几年来的亲厚。 苏格兰医生梅藤更查房时,与中国小患者行礼,这一老一小,一医一患的相敬相亲,在今天的背景下,让很多人感慨。 孔子论“成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