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变迁的轴线儒化、汉化、原汉多元化.docVIP

台湾文化变迁的轴线儒化、汉化、原汉多元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國立中正大學後殖民研究中心「語言、文化、文學與土地」 專題論壇 台灣文化變遷的軸線: 儒化、漢化、原漢多元化 長榮大學講座教授莊萬壽 2010.7.31講 台灣原為南島民族的島嶼,17世紀荷蘭人短暫的殖民後,大陸政權統治二百多年,先由儒化,即兒童孔教入手,再改漢姓改民間信仰,而達成「漢化」,日本五十年統治,並未動搖漢化的基礎。戰後是全球去殖民之始,而台灣則被再殖民,雖被改變了語言,但被灌輸的「中國化」認同,並不如統治者所願。今日DNA科學證明台灣人85%,具有南島民族的血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也只有4%-8%(天下、政大民調),台灣已開始進入一個原漢多元化價值的時代,台灣急遽的文化變遷現象是語文與認同,這是國家機器下的教育所促成的。本文以教育為內涵,探索由原而儒而漢再回到原漢相融的變遷軌跡。而當今台灣文化缺少荷蘭的元素,而不列入討論。 緒論:儒化與基督化的差異 漢語文、閩、客古百越語,皆孤立語,未走向拼音文字之路。漢字形音義兼備的圖象文字,具有超越時空的滲透力。拼音文字容易創造,易學習,能說,才能讀,弱小族語,不易被同化。 宗教功能的儒教:孔子、經典、儒學、釋奠、科舉以及大一統天朝中心的華夷思想,是同化四方異族為一元核心的利器。基督教化,語文政治可以多元。 鶴佬(Holo)、客族是被漢化的百越族,與今泰、越、緬甸中國境內壯族同系。今日台灣人絕大多數皆越族與南島族混血子孫。漢文化是經由閩客語來擴張的。 Holo系的東寧王國1663年起,台灣開始儒化。 荷蘭人殖民台灣(1624-)為平埔族西拉雅語族,用羅馬字母造字,譯《聖經》,是為「新港文書」。羅馬字書寫的「番仔契」,一直出現到1813年。 1664 年東寧陳永華建孔廟設儒學。 東寧1683亡,次年台灣知府蔣毓英,繼設儒學。1686兵備道周昌「開科考試」 1686在荷蘭化最深的西拉雅四社(新港、目加溜灣、蕭籠、麻豆)設社學,教番童。 官吏視原住民為禽獸,「野番不知向化,真禽獸。---平地近番,無求無欲,自遊於葛天,無懷之世」(郁永河1697) 教化由南部至中部,學童讀經書《四書》《左傳》,番童有諧音漢名而無漢姓。(黃叔璥《台海使槎錄》1737) 改漢姓,為漢化之始(1758年前後-) 台灣道楊景素於乾隆23年(1758)上任,下令平埔族人要「薙髮蓄辮」,亦可能同時要求改漢姓,即「賜姓」,若用漢姓,就被收編於中國中原的血族(見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有的更攀附中原的「堂號」,而成為所謂的「漢人」。 十九世紀末,原母系社會的平埔族的家族結構、語言、信仰全部崩潰,而成為閩、或客的成員,遷至埔里的Babuza族老人垂死的呼喚「a-ku ‘ aopu-jin ta-pu-lu ka-ma-i tai-ha-li」(別變成漢人!我等語言當痛惜)。 日本殖民時,漢化社會的持續(1985-) 日本來台,台人首次面臨集體自我認同的問題:台灣人、清國人、唐山人。 明治維新後的儒家倫理,成為道德教育的基礎。1890<教育敕語>十二德目:「孝行、友愛、夫婦相和、朋友相信。」 推廣日語,廢私塾。但舊詩文社的蓬勃,與日本傳統結合,1936彰化「孔報報」:「本會以漢學為真髓……涵養日本精神為目的。」 傳統士紳,親日商紳推展,忠君愛國儒教、祭孔,建台北孔廟(1939落成) 皇民化(1937-)阻礙中國化,時間短,成效不大。 五、中國國民黨的再殖民:「中華民國」化(1945-) 1、國族主義-民族精神教育 (1)1946 推行「國語」,國語由「日語」變「華語」,廢日語、禁台語。 (2)1953高中必讀「三民主義」 (3)1966「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灌輸「堯舜孔孟…孫蔣」道統。 (4)1971公布「民族精神教育實施方案」(退出UN後) 2、國教主義-國家儒學 (1)1954師院恢復讀「四書」 (2)1956高中必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四書) (3)祭孔、祭蔣 3、國學主義-漢學與中文,歷史教育 (1)1945 推展「國語」教育 (2)國學-在語文,歷史教育中來灌輸經史子集的大中國古典封建思想。 六、迎接原漢多元化的出現(2000-) 1、1987解嚴,1992刑法100條修正,揭開了言論開放政治民主的序幕。 2、本土與當代語言、文化的重視與推展。 3、原住民與平埔族的政治、文化覺醒與運動。 七、結語: 1、去殖民、去邊陲,恢復本土為中心的多元本色。 2、人民當家作主,以民主自由,跨越逆流,建立台灣文化主體精神。 參考資料 莊萬壽《台灣文化論》玉山社 2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