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食物中毒)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防医学(食物中毒)PPT

第七节 食物中毒 内容提要 概述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不属于食物中毒: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 食物过敏 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发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性 门、急诊医生接诊食物中毒患者后--- 迅速、准确的诊断---紧急处理 对症治疗+特效治疗措施 样本留取和送检 上报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多数: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 少数: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夏秋季发病率高 动物性食物是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 发病机制(1) 中毒原因 致病菌污染食物 细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 加工不当未能杀灭致病菌或去除毒素 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病原 猪霍乱、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等 最适生长繁殖温度20~30℃ 粪便或冰水中生存1-2月,食盐12~19%的咸肉中可生存75d 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改变 100℃时立即死亡,70℃经5min可被杀死 流行病学特点 食物种类: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畜禽肉及制品、蛋类、奶类 食物中菌的来源:生前感染、宰后污染 发病季节: 夏、秋季多发 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活菌数量多少 致病力强弱 个体易感性大小 机理及临床表现 机理:混合型(以感染型为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12~14h(6h~3d) 分五型:胃肠炎、类霍乱、类伤寒、类感冒、败血症 发热(39℃以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病程3~5d,预后良好,病死率 1% 治疗与预防 治疗: 对症治疗(补液、解痉止痛等) 预防:彻底消毒,持续加热煮沸3h,肉中心部位无血水 (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病原 G-,嗜盐菌,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 在淡水中存活≤2d,在海水中存活≥47d; 不耐热,56℃5min/90℃1min/1%食醋5min可杀灭; 耐低温(-20℃存活11w);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宁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55人有症状19人中毒 宁波唐狮服饰“2006年春夏订货会”2005年8月13日在宁波南都宾馆举行,列会代表共150人均在宾馆食宿。 8月14日凌晨2时有一名客人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到市第一医院求诊。 8月15日16时,共有55名宾客自述有类似症状,经自行服药或到医院求诊。 神奈川(Kanagawa)试验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性:沿海地区; 季节及易感性:7~9月; 食物种类:海产品和盐渍食品; 来源: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人类带菌者的直接污染;食品容器和炊具对食品的污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1~48h(6~10h) 临床表现:脐周部阵发性绞痛、腹泻(水样或糊样便,或洗肉水样便)、恶心呕吐、回盲部明显压痛,脱水、休克及意识障碍 病程2~4d,预后良好 诊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 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1994) 血清学检验-凝集试验 动物实验;快速PCR检测 治疗和预防 对症治疗,一般不用抗生素。 预防措施: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彻底杀灭。 (三)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病原 分8型,A、B、E、F四型引起人类中毒 20~25℃形成芽孢 严格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毒素 Ph4.5或pH9.0或环境温度T15℃或55℃时芽孢不繁殖,也不产生毒素 肉毒梭菌芽孢耐热强,湿热100℃5h、干热180℃ 5~15min或高压蒸汽121℃30min才能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特点 食品种类: 自制谷类和豆类发酵食品 来源 带菌土壤、尘埃及粪便 发病季节: 3~5月多发,其次为1~2月 地区性 A型:山区及未开垦荒地 B型:草原区耕地 E型:湖海淤泥 F型:海洋沿岸及鱼类体内 中毒机理 肉毒毒素 临床表现 以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 胃肠道症状少见 潜伏期:3h~15d,越短则病死率越高 对称性颅脑神经受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走路不稳 眼部肌肉麻痹、咽部肌肉麻痹、颈部肌肉麻痹 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 病死率10%~40%左右 诊断 按《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3-1996)进行 流行病学特点:冬春季发病,中毒食品 临床表现:对称性脑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