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13章 针灸.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第13章 针灸

第13章 针 灸 【目的要求】 熟悉:针刺前的准备,针刺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的处理、得气的概念、常用腧穴的主治作用。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及操作、常用进针法、行针手法、腧穴主治规律。 了解:针具、腧穴的概念、分类、针刺练习方法、灸法的概念,常用灸法及其适应症、 【教学内容】: 第一节、腧穴(概念、分类、主治规律、定位方法) 第四节、针刺方法(针法、灸法) 第二节、常用腧穴(定位、主治、操作) 第三节、经外穴 重点、难点: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 第一节 腧穴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分布于十四经上的腧穴,左右对称的有309对,单穴有52个。 2、经外奇穴:不属于十四经穴,后世发现有肯定疗效的穴位。 3、阿是穴:以痛为穴。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1、远治作用:十四经上的腧穴,尤其是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部位的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的病症,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经络的病变,有的还有全身性的作用。 2、近治作用:全身的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临近部位的器官的病症。 3、特殊作用: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1、解剖标志定位法: (1)自然标志法:不受活动的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 (2)活动标志法:需要采用一定的动作姿势才出现 2、骨度分寸定位法:将人体各部位的长度活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的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寸,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 3、手指同身寸法: 1)中指同身寸。2)横指同身寸法。3)拇指同身寸法。   第四节 针灸方法 一、针法 (一)针具 1、构造: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2、规格: (1)长短规格: (2)粗细规格: : 3、修藏: (1)修针:针身弯、针尖太钝、弯曲起钩。 (2)保藏: (二)针刺练习 1、练习材料 2、操作练习(进针、出针、提插、捻转等手法) (三)针刺前的准备 1、做好诊断 2、检查选择针具 3、消毒 4、选择体位 (1)仰卧 (2)侧卧 (3)俯卧 (4)仰靠 (5)俯伏坐位 (四)毫针刺法 1、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直刺、斜刺、横刺(平刺) (2)深度:既有针感,又不伤及内脏为原则。 3、行针与得气 行针:为使病人产生针刺感应而采用的一定的手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 3)弹法 4)刮针法: 5)震颤法: 以上手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得气: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医者手下的沉紧感。 4、针刺的补泻: 5、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的注意事项 1、过饥、过饱、酒醉、大惊、劳累过度不宜针刺。 2、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针刺不宜过强,尽量卧位。 3、妊娠3个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腧穴禁针;3个月以上,上腹部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禁针。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进针。 (六)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后遗感: 7、刺伤内脏: 二、 灸 法 (一)常用灸法 1、艾炷灸 (1)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 (2)间接灸:隔蒜灸、隔姜灸、隔盐灸、隔饼灸。 2、艾条灸 3、温针灸 (二)灸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范围: 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所致病证均可应用。 2、禁忌证: 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证,一般不宜灸;颜面部、浅在血管部,不宜施瘢痕灸;妊娠期不宜灸下腹部和腰骶部。 (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1、施灸次序 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后四肢。 2、施灸时体位 体位要安排好,以免移动烧伤皮肤。 3、隔姜、隔蒜灸 容易起泡。 第二节 常用腧穴 一、头面、颈部腧穴 百会 [定位] 前发际正中线后约5寸,约当两侧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 头痛眩晕,耳鸣,中风失语,昏厥,癫狂,脱肛,阴挺。 四神聪 [定位]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共四穴。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痫证。 印堂 [定位]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人中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主治] 癫狂痫,小儿惊风,昏迷,口眼歪斜,腰脊强痛。 太阳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 头痛,目疾,口眼歪斜。 迎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