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特性_文学理论论文.docVIP

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特性_文学理论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特性_文学理论论文

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特性_文学理论论文 文学理论论文 后现代主义是启蒙运动之后最深刻的一次思想革命。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整个思维模式、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因此,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以此反观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凸显的后现代端倪。 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后现代”一词早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20世纪40~50年代,“后现代”一词偶尔用在建筑和诗歌等领域。之后,它被作为与“现代”相对立的分期概念使用。6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一场激进的思想文化运动,其影响从欧洲漫延到整个世界。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现代”或“现代性”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从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所孕育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1]P1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崇尚理性,他们要在人与神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中确立人的中心地位,用理性的标准来衡量和解释一切。他们坚信在理性的指引下,人性和道德将会不断地改良和完善,推动人类从压迫走向解放。所以,“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把现代主义视为启蒙的设计”[2]P217。而“后现代”或“后现代主义”则体现了人类思维迄今为止最为复杂和吊诡的一面。这个“后”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有多种解释。 首先,从时间结构的先后顺序看,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之后,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话语明显要晚于现代主义的话语。有人把1870年以前叫“现代”,1870年以后叫“后现代”;有人认为,“后现代”就是西方文化的当代阶段。因此,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标志性年份就应该是1875年;还有个别的看法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成二者的分水岭;更多的人认为应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算起;当今比较流行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20世纪60年代。其次,从纯粹的字面上看,“后”也有“向后”或“相反”的意思,如此理解,后现代主义就是反现代主义,它要与所有和现代性有关的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反其道而行之,否定一切具有现代性的价值取向、艺术风格及生活形式。再次,从历史学范畴的形态上看,“后”是指历史的延续性和进步性。它本身就是现代主义向前发展和自然延伸的一部分,有的理论家把它叫做后工业社会或者信息社会,认为后现代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反传统和异质性特点并不能说明它与现代性的断裂,反而证明了现代性所具有的超越性本质。所以“后现代”就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现代化,它使现代主义以全新的面孔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其实,“后现代”并不一定发生于特定的时刻,“作为特定历史事件的后现代,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只要它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3]。但是,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现代阶段,符合后现代特征的历史事件才成群地出现。因此,仅就这一点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 古希腊经历了从神话到逻各斯(Lgs)的转变,即从神话到哲学的形而上学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从讲故事到讲道理,从语词形象到抽象概念的转变。于是乎就有了统治西方哲学几千年历史的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当赫拉克利特第一次使用“逻各斯”的时候,这个概念就成了西方哲学的源头活水。逻各斯也指有声的话语,它强调语音的在场和能指的优先,因而也叫语音中心主义。“自柏拉图以来,西方一直不停地寻求切近和确切的事务,而语音被视为货真价实的精华,被视为意义和所指的载体。”[4]P20这个传统一直占据着西方思想的核心位置,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和黑格尔,再到索绪尔和海德格尔,概莫能外。他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认为言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表现语言,所以亚里士多德说:“言语是心境的符号,文字是言语的符号。”[5]P55柏拉图因此而谴责文字对声音的遮蔽作用,认为文字在传递的过程中,可能被理解,也有可能被误解。因为在书写的时候,说者已经消失,不可能直接对听者阐明自己的当时所想。卢梭认为文字的出现破坏了自然语言的纯洁性。索绪尔认为文字只是描述语言的工具,但它却把自己凌驾于口语之上。海德格尔同样表现出了强烈的语音中心主义的观点,他指出:“言谈就是存在论上的语言;因为言谈按照含义勾连其展开状态的那种存在者本身的存在方式指向世界的被抛的在世。”[6]P59海德格尔对语音的重视,对在场的推崇,对自我呈现的追求,同样是一种以声音为基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总之,他们都强调思考或意义与声音的同一,语言是思想的再现,作为声音的语音具有优势。从作为神的真理之声,到卢梭、康德式的良心之声,再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之声,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