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
眩 晕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组 导 学 定义 眩晕是由于清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为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病位在清窍。 源流 眩晕记载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调眩,皆属于肝。”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并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 严用和《济生方·眩晕门》首次提出了六淫、七情所伤致眩之说。 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指出“无痰不作眩”。 明代张景岳论述了“无虚不作眩”。秦景明在《症因脉治·眩晕总论》中认为阳气虚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 范围 西医学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耳源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痰浊中阻 瘀血阻窍 风阳上扰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性以虚者居多,如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养。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风邪外犯,上犯清窍;或瘀血闭窍。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摄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检查有助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的诊断。 测血压、查心电图、检查眼底有助于明确高血压病及其危象的诊断。 检查血常规及骨髓检查有助于贫血的诊断。 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等。 鉴别诊断 中风 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昏仆相似,但眩晕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登表现。 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昏仆,但一般神志清楚。 痫病 痫病以其昏仆常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口中发出猪羊叫声等症状;重症眩晕也可仆倒,但无上述表现,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脏腑 本病虽病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症见眩晕、头胀痛、面潮红。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症见眩晕、纳呆乏力、面色白。 肾精不足,症见眩晕、腰酸腿软,耳鸣如蝉。 辨虚实 本病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 属实-一般新病;体壮者;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发作期。 属虚-久病;体弱者;体倦乏力、耳鸣如蝉者;缓解期。 辨标本 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气血亏虚证-舌质淡,舌胖,舌边有齿印,脉细或沉细。 瘀血证-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风阳上扰证-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肾阴虚证-舌红或绛,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疗原则 总的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肾阴;益气养血,调补脾肾。 实者-燥湿化痰;清肝泻火;清镇潜降。 分证论治 痰浊中阻 主症:视物旋转,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兼次症: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 舌脉: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 天麻--平熄肝风 白术--健脾,燥湿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 陈皮--理气燥湿化痰 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中 加减:呕吐频繁--代赭石、竹茹 脘闷、纳呆、腹胀者--白蔻仁、砂仁 肢体沉重,苔腻者--藿香、佩兰 瘀血阻窍 主症:眩晕时作,头痛如刺(瘀血阻窍,脉络不通,脑脉失养) 兼次症: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失眠,心悸。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