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5至7节).ppt

【生物医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5至7节).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医学】第十章:针灸学基础(5至7节)

毫针刺法 第五节 针灸法 1.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常用的行针手法及得气在针刺中的意义。 2.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了解主要针刺补泻手法。了解灸法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长短规格 (2)针刺的角度、深度 直刺 针刺的深度 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 病情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3)行针与得气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刮针法 震颤法 ● 针刺补泻原则 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 迎随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 留针─候气 方法 静留与动留(其间行针) 时间 一般病证,得气即可出针,或酌予留针10~20分钟。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适当增加留针时间 。 ● 注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遗漏针。 针刺流程 消毒 ( 1)禁刺: 1)病人状态:过饥,过饱,酒醉,劳累过度。 2)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 妊娠3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 子 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至阴等。 3)皮肤状况:感染、溃疡、瘢痕。 (2)慎刺:久病体虚、大出血、大汗出者。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 现象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 闷、汗出肢冷、脉微弱;血压下 降、不省人事 处理 出针,平卧,保暖,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现象 针身弯曲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 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原有体位,用手或者镊子拔出或 手术取针 预防 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原因 刺伤血管 现象 出血,皮肤肿胀、青紫 处理 先冷敷,再热敷或轻轻按揉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 原因 行针和出针手法过重 现象 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 处理 局部热敷,灸治 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 原因 针刺角度 、深度不当 现象 外伤性气胸多见:胸痛、胸闷、心 慌,重则呼吸困难,紫绀 处理 轻:可镇咳,抗感染 重:胸腔穿刺抽气 预防 熟悉解剖,手法正确 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温寒 治标与治本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局部与整体 局部取穴 如:鼻病—迎香、巨髎 耳病-耳门、翳风 循经选穴 对症选穴 如:大椎、曲池退热; 三、配穴方法 前后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使用的方法 。 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肺俞。 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左右配穴法:“左右同取”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左右对称取穴 :“左右同取” 如: 胃肠病—足三里双、内关双 左右交叉取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 如:胃脘痛(肝胃不和)—足三里、太冲右。 表里配穴法: 选取本经腧穴以外,同时 配以表里经有关的腧 穴 。 如:肝病取肝经的太冲、期门+胆经的阳陵泉、 丘墟。 第七节 其他疗法 学习目标 熟悉常用耳穴的分布、定位和主治。推拿疗法的基本治疗方法、基本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适应证及禁忌证。火罐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 一、耳郭的表面解剖 耳 轮 耳轮结节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