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的护理科研计划书.doc

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的护理科研计划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的护理科研计划书

科学研究计划书 课题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研究类别 护理 考生姓名 贺少辉 考 号 064012100002 考 点 承德医学院 指导教师 陈小宁 (供河北省自学考试护理专业本科段实践性教学用) 承德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立题依据 1.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给与患者细心护理,全面照顾,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操作及时处理。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大多数可以得到治愈。结论:提高护理水平,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李敏.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 第6卷 第27期 (2)李淑荣,何振山,郑玲,等.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周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 第36卷 第9期 (3)李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会里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 第8卷 第2期 (4)解梅香.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 第18卷 第7期 (5)高燕.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56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 第14卷 第17期 (6)郑芬,朱晓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早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年 第11卷 第2期(7)林善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2013年 第22卷 第1期 (8)林美爱.急性心肌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与康复,2014年 第13卷 第1期 (9)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0)王林,王丽敏,张兆霞.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 第1卷 第5期 3课题特色 创新之处 总结概述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护理常规,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为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提供溶栓前中后的全面护理,减少在溶栓治疗中的风险,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该病起病时间短、进展快、预后差,及时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h以内是溶栓疗法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期,也是抢救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对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正确治疗很重要。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全面照顾防止并发症及意外发生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将血栓溶解,全身血液形成抗凝状态,在溶栓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时,要对溶栓前、中、后做好护理,防止意外发生。 2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除了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外,还要提高护理水平,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观察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通过优质的护理来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病死率。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 2 研究因素:堵塞血管开通时间越早,能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所以。护理水平的要求高低,护理措施是否采取科学 ,是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关键。 3研究对象:保定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02月至2014年02月间收治36例AMI住院患者 4观察指标:重点体现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部位血管, 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CK—MB峰值这几个方面。 5样本含量:对2013年02月至2014年02月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对36例AMI患者进行工作实践的问题总结,结合护理研究的发展对其进行探讨。 6研究程序:计划研究内容,选择研究对象,实施研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四、预期目标及成果形式 1预期目标:提高护理水平的,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2成果形式: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五、研究工作的准备情况 本研究的应用前景,研究方法,研究因素,研究对象 ,分组方法,观察指标,样本含量,统计方法,预期目标,等工作都已确定。    六、研究进度安排 1.选题:2013年12月 2.课题设计:2014年1、2月 3.资料整理与分析:2014年1、2月 4.拟定论文提纲:2014年3月 5.撰写论文:2014年3月 七、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原材料 主要仪器设备:床边多功能监护仪(10台)输液泵,微量注射泵(60台)血气分析仪(1台)血管介入机(1台)吸氧器(10件)心电图机(1台)除颤仪(1台) 1 1 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