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在园林绿化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榕树在园林绿化上应用

榕树在园林绿化上应用   摘要 介绍了榕树的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分析其特点和优点,并总结其在园林上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榕树;栽培技术;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21-03   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1],别名细叶榕(广东)、万年青(云南),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为我国热带亚热带常见的优良乡土树种。由于其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抗风、抗大气污染能力强,萌生能力强,耐修剪、寿命等长特点被广泛用于园林绿化。该树种四季常青,隐花果自夏至秋色彩多变,树姿优美,树根肥大,多有气生根悬垂可及地面,入土成“干”,也有附干而下成“干”的,形成独木成林的景观。榕树对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在我国华南地区,如广州、海口、昆明、三亚、南宁等大中城市,随处可其到孤植、丛植于街头,或在园林里列植于道路旁,或在繁华街道修剪成造型奇特的树景,多作孤植树,也可丛植或作行道树,格外引人注目。   1 榕树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1 形态特征   榕树为大乔木,高达15~25 m,胸径达50 cm,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长4~8 cm,宽3~4 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绿色,干后深褐色,有光泽,全缘,基生叶脉延长,侧脉3~10对。叶柄长5~10 mm,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约8 mm。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色或微红色,扁球形,直径6~8 cm,无总梗,基生苞片3片,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雄花无柄或具柄,散生内壁,花丝与花药等长。雌花与瘿花相似,花被片3片,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产于台湾、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及沿海岛屿、广西、湖北武汉至十堰、贵州、云南(海拔174~1 900 m)。在国外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琉球、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直至加罗林群岛也有分布[1-2]。   1.2 生长习性   榕树属热带树种,生长速度中至较快。喜??、也颇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酸性土壤,耐热、耐瘠、耐湿、耐风、忌旱。抗污染、耐剪、易移植、寿命长。适应性强,在亚热带南部及热带地区的普通土壤上均能生长。   1.3 繁殖培育   可用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但在园林绿化应用上,多采用种子培育的实生苗,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树形美观,抗风能力强。常规播种育苗方法是随收随播。夏季选成熟落下的种子,经水中搓洗,去掉果皮,晾干后播种。播种前,先将腐熟的农家肥用筛子过细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厚至1 cm,把拌有细沙的种子均匀播下,之后用喷雾器浇水,最后用地膜和荫网作拱棚遮盖。在保持25 ℃左右的温度和土壤湿润的条件下,10 d左右可陆续发芽。生长15 d后可向叶面喷施0.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待长到有6~7片真叶就可移苗。   1.4 栽培管理技术   1.4.1 栽培管理。榕树生性强健,栽培土质选择性不严,只要在排水良好而黏性不强的土壤中均能生长,若土质肥沃,生育更加旺盛。但榕树大田培育时,要选用约40 cm高的营养袋苗进行培育。   营养袋苗培育方法为:当榕树株高达7~8 cm时,即可起苗移植。起苗时应先浇透水,以防起苗伤根。选用塑料营养袋单株分苗培育,以利细苗根系生长和育壮枝干。当细苗株高达40 cm时,便可移植到大田培育。所选大田要日照良好、排水良好、土质最好是砂质壤土,有利榕树快速生长。一般用作行道树的榕树,其培育方法为先经苗圃的大田培育,苗圃的大田种植时种植密度要适当。太疏,易横向生长,易造成主干修剪、扶苗等用工的增加,还会增加管理成本;太密,又会造成生长缓慢,苗木不健壮,造成残次苗增加。   如果要培育胸径为12 cm以上的榕树,可分2个阶段进行,开始按3 300株/hm2密度栽培,即是2 m×3 m,待培育胸径达7 cm时,可隔行出售(或移植)1/2苗木,然后培育剩下的苗木[3];培育胸径小于12 cm的中规格榕树,苗圃种植密度可为1 650株/hm2,即4 m×3 m。榕树出圃起苗时需带有完好的土团。   1.4.2 病虫害及防治。栽培管理中常受到病虫为害,常见虫害有榕管蓟马、康氏粉蚧、毛管蚜虫等,病害有煤烟病,寄生为害有菟丝子。煤烟病,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虫、蚧壳虫等泄物上。在榕树叶片上出现黑色小斑,后连成片黑色霉层,不易脱落。可全年发生,一般4—5月梅雨季节是主要发病期。防治的措施是消灭蚜虫、蚧壳虫。适当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也可减轻病害,及时摘除病叶或用清水冲洗可收到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