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甬优9号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种植,表现出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育秧、栽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甬优9号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甬优9号;中稻;种植表现;栽培技术;福建建瓯;小松镇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55-01   甬优9号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宁波市种子公司,以甬粳2号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中熟偏迟籼粳杂交组合,其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2007、2008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引种审定。2010年开始引入小松镇作为中稻示范种植,经2010—2012年的连续种植,表现出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抗逆性强、耐肥抗倒等优点。   1 产量表现   甬优9号在小松镇3年来作中稻种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根据小松镇湖头村农民技术员对甬优9号示范种植进行测产,2010年种植实割产量8 943.0 kg/hm2,2011年种植实割产量9 337.5 kg/hm2,2012年种植实割产量9 187.5 kg/hm2。村民反映甬优9号比其他种植品种普遍表现为增产,2011、2012年在小松镇大面积推广种植,产量一般在8 250~9 000 kg/hm2。2013年全镇种植超过100 hm2,成为小松镇中稻主推品种之一。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甬优9号须根发达,茎秆健壮,基部节间短;叶色青绿,剑叶挺直,叶片狭、长、厚、挺,叶角小,叶色前深后淡,转色顺畅;生长势旺,群体整齐,熟相清秀。穗粒结构协调,穗型大,穗长弯钩型,谷粒中长,椭圆型,稃尖无色,穗顶有芒。作单季栽培,株高118~123 cm,分蘖力中等,穗长21~25 cm,有效穗数255万~30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0~225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5.8 g。谷色黄亮,熟期落色好。   2.2 生育期   甬优9号为中熟偏迟单季籼粳杂交稻,感光性品种,在推迟播种期、种植地纬度递减的情况下全生育期缩短。长??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甬优9号全生育期为152.7 d。在小松镇作中稻种植,5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插秧,9月上旬齐穗,10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40~150 d,适宜小松镇作中稻种植。   2.3 抗性   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2004、2005年2年鉴定,中抗稻瘟病综合指数4.4级,中感白叶枯病平均4级最高5级,感褐稻虱9级,抗倒性好。   2.4 米质   甬优9号稻米米质优,外观好,米饭蓬松柔软,口感较好。经农业部稻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结果,出糙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0.8%、73.1%,垩白粒率20%,垩白度1.80%,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86.0 mm,长宽比2.6,蛋白质含量7.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秧田要选择土质松软肥沃、田平草少、避风向阳、排灌便利的田块。秧田要翻犁2次,播种前5 d施45%复合肥(15-15-15)600 kg/hm2,耙平耙细。要求秧板平整水平、上虚下实、软硬适度。   3.2 培育壮秧   在建瓯市小松镇作中稻栽培种植,一般于5月下旬播种,秧龄以25~30 d为宜,大田用种量为11.25~15.00 kg/hm2,秧田播种量为150 kg/hm2。播种前应进行晒种、浸种、催芽,以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1-2]。播种时要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播后保持秧板湿润,土壤通气,以利于扎根立苗,一般掌握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二叶期后开始保持浅水层。秧苗1心1叶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以抗高促分蘖;2叶1心时施断奶肥,施尿素75 kg/hm2。插秧前3~5 d施送嫁肥,施尿素75 kg/hm2。秧田主要防治二化螟、稻飞虱、蓟马等,尤其注意防治稻飞虱,以减少水稻病毒病的传播。   3.3 合理密植   甬优9号着粒密度大,穗大粒多,属大穗型组合,株型较大。栽培上关键是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并争取有效穗达到255万~300万穗/hm2。插植规格为22 cm×24 cm,穴插2粒谷苗,插18.9万丛/hm2左右,插足基本苗75万~90万株/hm2,要浅插、直插,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保证成大穗多粒、结实率高的产量基础[3]。   3.4 科学施肥   甬优9号产量高,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