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食品安全6个问题
台湾食品安全6个问题
把台湾的食品安全事件整理成一个单子,不比大陆的更短。台湾食品产业比大陆更早起步几十年,积累的应对经验和机制相对更加有效。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品安全应对的经验。
今年10月s份的时候,台湾大统长基公司被曝出食用油掺假事件,但大陆媒体报道却不多。事实上,在2011年轰动一时的塑化剂事件之后,大陆民众似乎已经接受并习惯了:哦,原来台湾除了阿里山、日月潭、青春偶像剧和夜市小吃,也有食品安全事件啊!
台湾不仅有食品安全事件——如果把它整理成一个单子,甚至不比大陆开列的单子更短。大陆有惨痛的“三鹿奶粉事件”,台湾也在1979年发生过影响深远的“米糠油污染事件”,大陆有过街老鼠般的“地沟油”,而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生过“地沟油”事件,其它什么“毒酒”“毒鸭蛋”,台湾一样不少。
食品安全问题不需要“比丑”,真正值得观察的是,台湾发生的很多事件都比大陆要早,似乎平均“领先”了大陆几十年,而这又恰恰暗合台湾食品产业比大陆更早起步几十年。台湾在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即大力发展罐头等出口产业,1982年就开始推行“食品GMP认证制度”(食品良好生产规范),1990年开始探讨食品产业全球化问题。而大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作为商品流通而发展起来的食品产业。
即使是今天台湾也还要面对各种食品安全方面的挑战,但由于更早发展食品产业,台湾无疑有更为丰富的食品安全应对的经验。更为重要的,相比较大陆常提到“美国食品安全如何”“欧盟食品安全如何”,台湾是一个更好的参照系:相近的文化背景,差不多的饮食习惯,甚至食品产业也有重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台湾走过的弯路,也算是帮大陆“试错”了,现在对台湾有效的治理思路,大陆也可以借鉴。
我们不仅要观察台湾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中的所作所为,还要了解他们的企业、媒体、消费者的反应,在这其中,可能有跟大陆一样的地方,也可能跟大陆不是一个“套路”,但是一定有它自己的规则。
为何台湾不监管企业生产?
“像你这样三十多岁的时候,什么都来检验,我的酒量就是那时候被训练出来的。”已经七十多岁的台湾食品科技学会理事长谢至钏这样对记者说。谢至钏年轻时干过食品厂厂长,也在行政部门任职过,并长期在台湾中兴大学授课,是台湾食品界最资深的专家之一。做厂长时,他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应付检测员。
但后来台湾就不这么管了,因为不仅“谢厂长”累,行政部门也累。在如今的行政职能中,“行政院农委会”负责农产品等原料,“卫生福利部”(原“卫生署”)负责市场流通,“经济部”负责进口出,但并没有一个部门专门监管食品的生产。这要在大陆,肯定会被解读为“监管缺失”。
谢至钏说,行政部门不再把企业管得那么死,是等消费者来“修理”你。因为外销的产品不合格,客户会退关,内销的产品有问题,消费者会举报,此外还有第三方团队去检测。行政部门要做的就是,一旦有举报,查到问题你就很倒霉,罚到你倾家荡产。
但是这种放开仍然有一个约束机制,比如连续半年抽检都没有问题,下半年就减一半的抽检,明年再减二分之一,到最后全部放手,如果有发现问题了再重新回来监管。这样轮了几十年后,发现就不需要再检了。
但是台湾行政部门并非无所作为,虽然不去企业检查,也还是有抽检的计划,饮料中的塑化剂就是抽验发现的。这个工作由“卫生福利部”下面的单位来做,工作人员去市场上把样品抽回来,后面有人做检验。他们的人手并不多,但因为有人抽检,所以对企业就是威慑力。
谢至钏也曾经来大陆辅导过食品企业,他认为两岸的监管方式有很大不同。大陆的监管经常要细到每个生产环境,甚至派人去仓库里查看,比如看有没有进厂检验报告,完全是人海战术。“这个太费劲了,监管的人内行吗?有这么多内行的人吗?全国学食品的人都投入到企业去也干不完啊!”谢至钏认为,这样并不能真正起到监管的效果。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主管罗之纲博士来大陆已经很多年,他认为两岸有着很不一样的监管思维。大陆是“抓大放小”,对于一个辖区的企业,专门抓住几家大厂,小厂说检查不完,说把大厂盯好了整个辖区就有“九成”安全了;台湾却是主要“抓小”,因为它认为小企业更可能出问题。大厂当然不是不去,但去了几次,认定已经上轨道了就不管了,它让市场的行为来规范企业。如果小公司做得很好,时间久了也不管。总之就是行政部门管得越少越好。
谢至钏告诉记者,政府要做的是引导企业自主管理,因为企业要为自己的永续经营负责,要树立品牌,要学会跟消费者互动,“不能靠政府保护你,政府要保护的是全体国民,而不是企业!20多年来,这些概念企业都理解了。老百姓也不那么期待行政部门的监管了。”
台湾会争论食品安全标准高低吗?
罗之纲介绍说,台湾很早就有标准化体系,早到1949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地铁全面节能改造技术方案(RT轨道苏州会议).pdf VIP
- 鼻部解剖及生理(共49张课件).pptx VIP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解读.pptx
- 工程装饰装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pdf VIP
- 中国如何推进智慧消防稳定发展.doc VIP
- 岭南版上册二年级美术教案.doc VIP
- 2025 年重庆市高中数学联赛初赛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HarmonyOS鸿蒙应用开发》电子教案--项目2-0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