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肠杆菌科课件_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章 肠杆菌科课件_1

  第10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掌握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所致疾病 志贺菌属的致病性 沙门菌属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与微生物学分离 鉴定有关的生物学特性 肥达氏反应 熟悉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 大肠埃希菌与人类关系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机制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本章概述  大多为正常菌群,某些情况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部分为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等。 共同特性: 1、形态、结构: 中等大小、G-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菌毛。 2、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试验: 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 病菌有重要意义。   致病菌: 非致病菌: 4、Ag结构: (1)菌体(O)Ag:存在于所有G-细胞壁 脂多糖层,耐热。 (2)鞭毛(H)Ag:鞭毛蛋白,不耐热。 (3)荚膜或包膜Ag:Vi抗原,K抗原。 5、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0℃30Min立即 死亡,易被一般的消毒剂杀灭,常用氯进行 饮水消毒。 6、变异: 易出现变异菌株 最常见:耐药性变异 病史:任某,男,21岁,医学院学生,于三周前进行细菌学实验时,不慎将装培养物的试管打破,菌液溅到手指和桌面,当即用肥皂洗手多次,下课后进食堂用餐。回室舍后发现自己的指甲过长,便修剪了指甲。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烧,全身不适,多汗,食欲不振等。 体检:患者呈急性面容、潮红、神清但略有呆滞,前胸见散在的细小红色丘疹。体温39.4℃,脉缓52次/min,睥可触及,白细胞3600/ mm3,余均正常。 问题:该同学感染了什么细菌,诊断是什么疾病,如何检查?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有菌毛。 2、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温度范围大,固体培养基长出中等大小的灰白色S型菌落,液体培养基浑浊生长。 3、生化反应: 能发酵葡萄糖、发酵乳糖等⊕ 吲哚、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 试验(IMViC+ + — —) 4、Ag结构:主要有O、H、K三种。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黏附素:菌毛、紧密黏附素、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 内、外毒素:有多种外毒素。 溶血素A:在尿路感染中有作用。 Ⅲ分泌系统:能向真核靶细胞内传输毒性基因产物的细菌效应系统。 二、致病性——所致疾病 (一)肠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最常见,如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 道感染。 (二)肠道感染:某些血清型引起,与食入污 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主要有五种类型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1)所致疾病:婴幼儿,旅游者腹泻 (2)致病物质:肠毒素、定植因子 (3)致病机理: 不耐热肠毒素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由1个A亚单位,5个B亚单位组成) 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GM1 神经节苷脂结合。 A亚单位:作用于腺苷环化酶→ATP转 化为cAMP→液体、电解质过 度分泌,导致腹泻。        耐热肠毒素: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激活肠粘膜细胞上鸟苷环化酶 →胞内cGMP↑,腹泻。 2、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 (1)疾病:引起较大儿童、成人脓血便、类似菌痢,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2)致病机理:不产生肠毒素,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3、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不产生肠毒素,也无侵袭力,病菌黏附于微绒毛,导致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造成水样腹泻。 The “life cycle” of E. coli O157:H7 5、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 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水样便。 机理:菌毛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并形成砖块状排列,产生毒性的物质并干扰肠液吸收。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