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人版修一第四单元试题修订
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任何一次战争,都演绎着勇敢、荣誉、尊严、残酷、凄凉和牺牲精神。那些来自战场的家书,那些动荡年代的亲情,那些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运筹谋略,那些绝望中的呼喊咒骂,那些紧贴着死亡的最美丽的憧憬和最单纯的愉悦……正是那些熠熠闪烁的人性,还有那些爆炸的弹坑、烧焦的碎片、倒塌的楼房和惨死的人群,成就了战争文学的华章纷呈。
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雄姿英发周公瑾,羽扇纶巾诸葛亮……曹操悲唱《蒿里行》,英雄泪洒古战场;兴亡湮没不了——荷花淀里急驰的小船,枪筒里斜插的野菊花……那都是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第7课 烛之武退秦师
每课一背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文助读】
(1)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麾下指部下。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词的下片描写诗人“醉里挑灯看剑”的动作神态,与词里哪一句是照应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妙题点拨】
(1)与“可怜白发生”遥相应,醉里挑灯看剑”这一精彩的细节描写,凝聚了诗人报国的灼热之情与报国而不能的极端痛苦。它是作者思绪和情感的触发点,同时又与“可怜白发生”遥相呼应,使全词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5.特殊句式:①判断句。②省略句,应为“晋军于函陵”。③宾语前置。
6.一词多义:若:①表假设,如果。②像。③比得上。鄙:①把……当作边境。②边远的地方。③身份低微,浅薄。微:①如果不是。②微小。③稍微。④如果不是。其:①代词,指郑国。②代词,其中的。③语气副词,还是。④语气副词,大概。⑤语气副词,表感叹,真是。而:①表修饰。②表假设。③表转折。
背景资料全搜索
秦、晋、郑三国的复杂关系: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师生互动,课文发散
一、课文精讲诠释: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本篇的写作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