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视觉艺术中“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docVIP

19世纪视觉艺术中“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视觉艺术中“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

19世纪视觉艺术中“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   摘 要:“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是西方视觉艺术界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19世纪,“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在视觉艺术界历经数次转型,其直观表现为“凝视”关系的转变,这种转变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西方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斯芬克斯;致命妖姬;凝视;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J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37-04   19世纪,“致命妖姬(Femme Fatale)”成为西方艺术界炙手可热的母题,斯芬克斯(Sphinx)、莎乐美(Salome)、大利拉(Delilah)、科里奥佩特拉(Cleopatra)等一大批“毫无理性,浑身撩拨着热情的造物”[1]引来了安格尔(Jean Auguste)、莫罗(Gustave Moreau)、斯塔克(Franz von Stuck)等诸多知名艺术家的涉足。在这股风潮中,斯芬克斯频频见诸19世纪的视觉艺术作品,晋升为西方异教谱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怪物。在其诸多扮相中,“致命妖姬”式的斯芬克斯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最为引人注目。   一、“妖姬”的诞生   Femme Fatale一词源自法语,亦可译作“蛇蝎美人”,用来形容美丽动人却会给男性带来灾祸的女性。以“致命妖姬”为表现对象的视觉艺术作品于19世纪最为盛行,内容多取材于希腊神话、英雄传说及圣经故事。其中,半人半兽的斯芬克斯颇受艺术家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致命妖姬”式斯芬克斯这一形象。但在此之前,有两个问题需待解决:其一,“致命妖姬”式的斯芬克斯取材何处;其二,斯芬克斯是如何变身为声名赫赫的恶毒美女。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对斯芬克斯这一形象进行简单的溯源。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常以匍匐在皇家的墓葬和宗教庙宇前的“守护者”的形象出现,通常为雄性。最负盛名的埃及斯芬克斯莫过于匍匐在胡夫金字塔东侧的头戴“奈姆斯”皇冠的斯芬克斯雕像。这尊神像的“狮身”是太阳神阿吞(Atum)的异形之一,而“人面”的原型则是当时的国王胡夫[2]。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变成了雌性,且比埃及斯芬克多了一对翅膀。希腊斯芬克斯是蛇妖厄喀德(Echidna)的女儿[3],盘踞在忒拜(Thebes)城外的斯芬吉翁山(Sphingion)上,吞噬答错她谜语的行人。对于希腊斯芬克斯外形的具体描述出现于公元前600-500年,正逢希腊和埃及初始通商。因此,希腊人很可能从埃及的斯芬克斯的外形上吸取了灵感,对此,仅从单词的拼写即可初见端倪①。希腊语中,斯芬克斯拼写为sphingein,派生至埃及语中表示斯芬克斯的单词shesepankh。前者表示“to strangle(勒死)”,后者则表示“living image of(活着的偶像)”。   19世纪,两个拥有截然不同传统的斯芬克斯邂逅于艺术家的笔下,尤其受到颓废主义艺术家的钟爱。正如Stein所宣称,斯芬克斯几乎具备一切令艺术家痴迷的因子:“属于黄沙漫天的遥远国度的万种风情、源自失传已久的古老宗教仪式的神秘力量、永远的承受以及消失的永恒”[4]。几乎所有艺术家都能从它身上找到令自己着迷的一面,继而将其妆扮成自身理念的代言人。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斯芬克斯大抵以两种形象示人:一种是承载着消失已久的古老文明的神像,象征着神秘未知的力量;一种则是散发着罪恶的芬芳,风情万种却阴毒危险的魅惑妖女。尽管斯芬克斯的原始形象已经被改变,但我们依然不难看出,前者根植于埃及传统,后者,即本文讨论的“致命妖姬”,则和希腊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趣的是,虽然“致命妖姬”式的斯芬克斯源自希腊神话,我们却无法在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希腊神话中——无论是在荷马、赫西厄德还是在索福柯勒斯的版本——找到描绘她美貌的只言片语。我们所得到的全部信息不过是其兽性的危险。那么,这个嗜血的恶毒女妖为何能成为散发出致命诱惑的绝代美女?实际上,斯芬克斯半人半兽的形象以及让众多男性猜谜者殒命的传说早已为后世艺术家们将其想象为“致命妖姬”提供了可能性。将阴森可怖的食人女怪与让人血脉贲张的美女联系在一起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塞维尔的主教伊西维尔(Isidore of Seville)曾在其编撰的《辞源》(Etymology)中重新解读了希腊神话。在他看来,能用目光将男人变成石头的美杜莎是美艳的妓女,因可令男人看得如痴如醉以致迈不动脚步,而被看作可令男人变成石头的妖怪;用歌声诱杀水手的塞壬的原型是妓女②,“由于她们将路人拖入悲惨的境地,而被后人认为是害人发生了船难”[5]。   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这种想象是源于男性对女性与生俱来的既恐惧又爱慕的矛盾心理:“早年,男性完全依赖于他的母亲,他对她的爱充满渴望却又惨遭挫败。成年性交后,毫无防备的疲惫感又让他对女性性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