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批判性思考行动教学策略运用-融入学生生活经验Lifeexperience
請評論專家建議與指正 謝謝! * * * * * * * * * * * 子題 四: 以批判教育學理論為基礎之公民行動教育:以教育部顧問室98[2]優通課程「媒介與社會」為例 提 報 人:王慧蘭(南華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報告大綱 批判教育學理論 教學策略之運用 教學成效與檢討 結論與建議 批判教育學理論背景 美國進步主義的傳統(John Dewey, Myles Horton, Herbert Kohl, Maxine Green, Ivan Illich) 巴西文化識能計畫(Paul Freire, Augusto Boal) 霸權與權力論述(Antonio Gramsci and Michel Foucault) 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Max Horheimer, Theodor Adorno, Walter Benjamin, Leo Lowenthal, Eric Fromm, Herbert Marcuse, Jurgen Habermas) 後現代主義 後殖民主義 文化研究與女性主義 批判教育學論述核心 如何使受壓迫者 參與 開展 解放 的教育學? 教育哲學 釋放與賦權 自省與對話 知識如何與權力建構與連結 賦權取向的媒體素養教育 認知 反思 行動 分析 媒體素養教育核心面向 瞭解媒體訊息內容與符號特質 思辨媒體再現 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分析媒體組織 實踐媒體近用 公共新聞學(Public/Civil Journalism) 喚醒大眾對公民身分的覺醒 一股自我解構(deconstruct)與重構(reconstruct)的能量 涵養公民對公共事務的關懷與行動能力 (陳澤美,2007) 教學目標 認識自己與所在的媒体/在地環境 界定自己/在地/社會/媒體問題 願意 相信且有能力用行動來改變現狀 教學策略運用 提問式教學(Posing questions) 對話式教學(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融入學生生活經驗(Life experience) 改變與行動(Change and action) 教學策略運用- 提問式教學(Posing questions) EX戶外教學單元Q:這條糯米橋/八掌溪/阿里山道路對誰重要?修復工作是誰應該要負責?為什麼還沒有修復?可以跟誰反映這個問題?誰該關心這個議題? 所以你該列出什麼採訪問題?找誰採訪回答這些問題?你的立場看法又是什麼? 你為什麼要關心這個議題?它跟你有什麼關係? 教學策略運用-提問式教學(Posing questions) -學習自我主體性 在教師的提問過程中成為自己知識的架構者,學習自我主體性的重要性。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學習界定問題、相信自己有改變現狀的能力,贏回自己的權力,然後說自己的話,去命名這個世界(Freier, 2003)。 教學策略運用-對話式教學(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dialogical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critical thinking”(Paul,1990) EX “討論議題” Q:這太離譜了到現在還沒完工?該怎麼辦? S1:應該要問誰? S2:我查到的資料是嘉義縣第五河川局 S3:像這種問題我不相信他們會理我們 S4:我們是學生太渺小 他們不會理我們 S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跟我沒關係 S3:為什麼老師教我們要批判 不批判不好嗎?... 教學策略運用-對話式教學(Interaction and dialogue) 完工對誰重要?為什麼你要發聲跟行動? A跟B共同實行-挑戰 觀點 意見 批判 批判性思考 行 動 教學策略運用-融入學生生活經驗(Life experience) EX各組深入災區/八掌溪/原住民部落 規劃實際能夠參與在議題發生現場的教學 讓學生透過實際情境的感受 並透過具體行動對於現況進行體驗及介入 產生同理心---意識的覺醒 教學策略運用-改變與行動(Change and action)- 「學生即公民新聞記者學習階段」 自行設定議題-議題 、小組設定、個人設定 自行擬訂計畫- 規劃報導與呈現的策略、構思採訪、採訪人物或書寫拍攝計畫 製作過程反思-在製作過程中逐步反思觀察形成意義 初稿書寫-依據電視新聞專題倒三角形結構及段落安排 同儕互評-同儕相互回饋及討論 近用媒體 PO上自己作品 you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