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用苗后除草剂在夏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
常用苗后除草剂在夏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进行常用苗后除草剂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药后20、40 d,以100 g/L千层红悬浮剂75 g/hm2+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675 g/hm2的株防效、鲜重防效最高,均超过90%,其产量也最高,达10 494.90 kg/hm2,较CK增产44.67%。综上所述,100 g/L千层红悬浮剂75 g/hm2+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675 g/hm2配合使用的防效、保产效果最优,具有杀草谱广、防效快,且对玉米安全的优点,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夏玉米;苗后除草剂;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3;S4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38-02
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玉米2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人工成本的影响,夏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13年增幅达到3 800 hm2。夏玉米的杂草种类多,生长快,且土壤封闭的效果不是太理想,极易形成草害,玉米苗后茎叶除草剂作为一种相对省工省力的除草方式,深受农民欢迎[1-3]。针对当前市面上玉米茎叶除草剂品种较多、安全性及防效不一的情况,为筛选出相对安全、高效的玉米茎叶除草剂,选择了30%苞卫(苯吡唑草酮)悬浮剂、100 g/L千层红(硝磺草酮)悬浮剂、40 g/L烟嘧磺隆悬浮剂、千层红与莠去津以及烟嘧磺隆与莠去津复配使用共5种常用单剂和复配组合,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现总结试验结果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大丰市三龙镇龙南村一农户承包田,土壤质地为砂壤土,旱连作田,土壤pH值7.5,有机质含量1.43%,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缓,前茬为油菜。试验田常年草害较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中禾本科杂草以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牛筋草(Gramineae)、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为主,阔叶草以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inn.)、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为主。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玉米苏玉20;供试药剂有30%苞卫悬浮剂(BASF(中国)有限公司)、100 g/L千层红(硝磺草酮)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40 g/L烟嘧磺隆悬浮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30%苞卫悬浮剂18 g/hm2(A)、100 g/L千层红悬浮剂75 g/hm2(B)、40 g/L烟嘧磺隆悬浮剂45 g/hm2(C)、100 g/L千层红悬浮剂75 g/hm2+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675 g/hm2(D)、40 g/L烟嘧磺隆悬浮剂45 g/hm2+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675 g/hm2(E),以空白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4 试验方法
试验各处理使用新加坡利农HD400背负式高压喷雾器用扇形喷头对玉米杂草进行茎叶喷雾,药液施用量为450 kg/hm2。试验期间共施药1次,于7月30日施药,施药时间为玉米四至六叶期,一年生杂草三至五叶期,草龄略偏大。
1.5 调查方法
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0.25 m2,分种类调查杂草株数,最后一次加查地上部鲜重。施药后分别于药后5、11 d 2次观察不同杂草的中毒症状、死亡速度及对玉米的安全性。在药后20、40 d分2次调查不同杂草的株防效,且末次调查时对各小区取杂草样本称取鲜重,用于评价试验药剂对不同杂草的鲜重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防效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药后20 d处理D防效最高,为91.32%,与其他各处理株防效成极显著差异;处理A、B、E的防效相当,分别为84.42%、82.91%、82.34%,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处理C的株防效最低,为76.66%,与其他各处理成极显著差异。
由表2可知,药后40 d,处理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94.59%、95.52%,与其他各处理防效成极显著差异;处理A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显示出优势,显著优于处理B、E、C;处理B、E的防效相当,两者差异不显著;处理C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低,与处理B、E的防效差异显著。
2.2 安全性及产量影响
整个试验过程中,分别于药后5、11、20、40 d 4次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从目测情况看,各处理小区的玉米未发现明显药害,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