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南阳及古南阳城考
古南阳及古南阳城考研究韩愈籍贯,不能不涉及古南阳及古南阳城的问题,因为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在作武昌令时,因政有能声,去任时当地的士绅请李白撰写了《武昌宰韩君去思碑》,碑文明确记载韩仲卿为南阳人。其后的研究者多据此推断韩愈的籍贯。如北宋欧阳修主修的新唐书,认为韩愈是邓州南阳人;南宋大儒朱熹作《韩文公行略考》在论及籍贯时也是从古南阳的考证入手。即便持孟州说的学者也避不开古南阳的问题。因此,古南阳及古南阳城的历史由来及确切地理位置,对研究韩愈籍贯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一、“古南阳”的渊源及地域
最早记载“南阳”地名的是成书于春秋末年的《左传》,在“僖二十五年”章中有“晋于是启南阳”之句。这个事件的原由是周襄王有个弟弟叫太叔带,和襄王美貌的妻子隗后私通,被襄王识破奸情。太叔带害怕襄王治罪,就逃到隗后的娘家翟国,并于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煽动翟君围攻周都洛邑,襄王被迫到郑国避难。当时的晋文公重耳复国初定,为了向国人和天下诸侯树立威信,闻听此信后就率领晋国军队救助襄王,并很快打败了翟国军队,平定了以太叔带为首的叛乱,恢复了襄王的王位。襄王以晋文公有勤王之功,就把畿内地的温、原、阳樊、攒茅四邑赐给晋国,晋国合四地称之为南阳。这时的古南阳地域,也就是广义上的古南阳的地域,包括今天的新乡市获嘉县和焦作市六县四区及济源市全部辖境。对此,清人史学家、目录学家顾栋高在其史学巨著《春秋大事表》中有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表述:“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马融曰:‘晋地自朝歌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1982年10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对春秋晋时的南阳辖地的四至所指也基本如此。
其后,古南阳之名屡见于战国及秦汉文献。但因战争频仍,古南阳之地你争我夺,原来广义的古南阳地域已四分五裂,不复存在;又因古南阳城就在修武县境内,而当时的战争攻取以城池为目标,所以这时的古南阳演变成为狭义上的古南阳,即专指修武县。兹列举下列文献为例:
《战国策》卷一“韩魏易地”章:樊余谓楚王曰:“魏有南阳。”鲍彪注:“河内修武,晋始启南阳是也。”
《战国策》卷三“秦武王谓甘茂”章: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鲍彪注:“此属修武者。”
《战国策》卷六“苏秦从燕之赵”章:说赵王曰:“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鲍彪注:“修武者。”
《战国策》卷七“楚许魏六城”章:张仪告公仲,令以饥故赏韩,王以近河外。魏王惧,问张子。张子曰:“秦欲救齐,韩欲攻南阳。”吴师道补注:“此河内修武。”
《史记·秦本纪》:昭王三十三年,魏入南阳以和。徐广注:“河内修武,古曰南阳。”
《史记·魏世家》:安厘王四年,秦破我,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徐广注:“在修武。”
《史记·白起传》:昭王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徐广注:“此南阳,河内修武是也。”
《后汉书·郡国志》:修武,故南阳。
《水经注》:修武,亦曰南阳。
由此可见,修武即战国魏时的古南阳,战国魏时的古南阳也就是秦汉之后的修武县,并且这种说法深入人心,早已成为我国史学界的定论,两千余年来盛行不衰。
二、南阳城的确切位置
古修武幅员不过二百里,但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西扼秦韩,北达燕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自商周以来统治者多在此地筑城防守。如商代的宁城,周代的雍城,春秋时的樊城、攒城、聩城,秦汉时的古修武城、大修武城、小修武城、浊鹿城,东汉及魏晋时的山阳城,南北朝时的南修武城、北修武城、吴城等。这些古城址都有确切所指,而在战国时期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南阳城的确切位置却说法不一。道光版《修武县志·故城考》云:“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1986年版《修武县志》也说:“春秋(晋)、战国南阳城,在县城北15公里,今焦作市安阳城村。”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则把东汉时的修武县治即今天的获嘉县城标为古南阳城。
但笔者认为,二说都不可信。县志上的“安阳城说”不知所本,道光志仅在该条下加了两例文献予以解释:“《地理志》:晋始启南阳,今南阳城是也。《魏书·地形志》北修武注:郡界安阳城。”但仔细分析,这两条文献却互相矛盾,它的表面意义是说修武既有南阳城也有安阳城,最迟在北魏时就已有安阳城这个地名了。它们合在一起,并不能说明安阳城就是南阳城。后人又推测“安阳城”为“南阳城”的谐音,笔者认为也不确凿,因为南阳城作为战国名城并非一个不起眼的村庄,修武即古南阳从古到今已成定论,人们绝不会把这样一座历史名城讹呼为安阳城的。而《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本的可能就是春秋秦汉间的有关“南阳就是修武”的文献,因为当时的修武城就是现在的获嘉县城,故而相当然地认为秦汉时的古修武城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南阳城了。事实上古修武城早在商周时就已存在了,即殷商时期筑成的宁邑,而南阳城却为晋文公时新筑的城池。
那么,古南阳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