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 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设的目的 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凝聚。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内涵、人生智慧和精神境界等,其中优秀的传统资源经过现代转生能为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精神修养、审美情趣等提供诸多的启示。 中国哲学史这一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哲学基础,加深学生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为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提供文化和理论积淀。 (二)、课程结构及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先秦哲学,儒、道、墨、法、名等诸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部分:汉唐哲学,两汉的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 第三部分:宋明哲学,宋、元、明时期的理学、心学。 第四部分:清近代哲学,明清之际、清初和近代哲学。 (三)、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运用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理清中国哲学起源、发展的历史线索;运用现代哲学的视点,阐释儒释道三教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清理三教的互动及其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阅读原典缺乏必要的训诂基础与方法训练,对此,拟开设相关系列选修课程如《论语导读》、《道德经导读》等个案的方式进行基础性训练,在本科二、三年级开展如“《论语》与中华民族精神”等专题性论文竞赛或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受到必要的历练;其次,现有中国哲学教科书基本采取人头式的体例,并且与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专业的哲学家,使得学生对中国哲学的把握缺乏整体感和逻辑性。对此,拟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将中国哲学分为六大模块进行专题性、讨论性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哲学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了解,并在交互性讨论中增益学习的兴趣,体证中国哲学的真谛。 (四)、教学环节组织 学生主导讨论。主讲教师系统讲授相关知识及要点,学生按主题讨论(每次指定一名课堂讨论主持人,指定一名课堂讨论点评人),最后由点评学生与教师当堂给予小结,指出讨论的优点与需要进一步讨论、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原典精读活动。按计划有组织地在本科中年段开展读中国古代哲学原典的论文竞赛与演讲活动,并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关专题讲座。组织本课程教师开设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性专题讲座,让学生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社会实习环节,深入社会体证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的活力,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挖掘传统哲学资源解决现实的困惑与问题。 (五)、教学时数及考核 教学时数:144学时 ?? ?考核方式:考试 ?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编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 一、着眼伦理本位。 二、倾心于现实政治。 三、发扬主体意识。 四、富于辨证思维。 五、树立整体观念。 六、偏重直觉思维。 七、流于经学态度,缺少理论创新。 八、重视人际关系。 ? 第二章?孔子关于“仁”的学说 一、孔子论天、命、鬼神 1、天: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3、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二、孔子的仁学 1、仁与礼:仁为礼本 2、为仁之方:忠恕之道 三、孔子关于知识与方法 1、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方法:如何闻道与求学。 四、孔子的中庸思想 1、“中庸”即“既无过也无不及” 2、中庸的标准是 “礼” ? 第三章 墨子的经验论 一、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1、儒家不信鬼神; 2、儒家主张厚葬久丧; 3、儒家隆礼重乐; 4、儒家承认天命的存在,造成人懒惰的情绪。 1、主张“尚贤、尚同” 2、主张“兼爱”、“非攻”: 3、主张“天志、明鬼”: 4、主张“非乐、非命”: 5、主张“节用、节葬。” 三、墨子的认识论 1、墨子的认识论的前提:“取实予名” 2、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言必迁行” 第四章?老子的“道”论 一、老子的宇宙观 1、“道”是哲学的最高范畴 2、生成论 二、老子的辨证法 1、“反者道之动” 2、反本归根 三、老子关于知识的问题 1、为学与为道 2、大智与小智 四、老子的处世方法 1、“无为而无所不为” 2、“不争” 3、“见素抱朴” 第五讲?孟子的性善论 一、孟子的性善论 1、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2、人性为善 3、何有不善? 4、扩充善端 5、求其放心 二、孟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1、人心与天相通 2、尽心、知性、知天 3、养浩然之气 三、孟子的仁政学说 1、主张“制民之产”的思想,统治者要帮人民置购产业。 2、主张“民为邦本”的思想。“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3、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前者以德服人,后者以武服人)。指责封建兼并战争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