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呼伦贝尔学院毕业设计露天矿2008级采矿工程.doc

呼伦贝尔学院毕业设计露天矿2008级采矿工程.doc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伦贝尔学院毕业设计露天矿2008级采矿工程.doc

0 前言 采矿工程(露采方向)毕业设计是采矿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我们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后,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某一露天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的系统化设计,这对提高我们理论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所以这也是采矿专业的核心。设计是在我们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之后,再根据年设计产煤量进行总剥离量、年推进长度及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和设备能力选型(其中包括辅助设备的选择),年度分月采剥工程计算。所有这些都能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绘制工程图件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我们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实际条件加以综合运用,来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不吝。 1 采区概况及煤质概况 1.1采取概况 1.1.1位置及交通 伊敏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境内,东经119°39′02″~119°45′52″,北纬48°32′19″~48°38′43″,北距市所在地海拉尔区78km。 区内有海伊铁路(国铁伊敏支线)、海伊公路、0504省道通过。海伊铁路,由东海拉尔站与滨洲铁路接轨,南接伊敏矿区专用线13km。矿区向南通过0504省道(海拉尔至乌兰浩特)在伊尔施(181km)与白阿线(国有干线)相接由此进入吉林境内。矿区还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区内原有公路及乡间土路进行了改造。总之,矿区交通十分便利。如图1-1 图1-1 伊敏露天矿交通位置图 1.2 地文、水文和气候 1.2.1 地文、水文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呼伦贝尔草原,海拉尔盆地东部,伊敏河中、下游地区,地貌景观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拨最低664.94m,最高758.30m,一般671~673m,相对高差93.36m。 本区主要河流为煤田东侧的伊敏河,距煤田境界约1.5km~2.5km。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南侧伊敏古古塔北麓,属额尔古纳水系,于海拉尔区汇入海拉尔河,全长359km,由南向北流经矿区东侧,流域面积9105km2。两岸分布有支流、牛轭湖、沼泽及河中岛,属老年期河流,河床最宽60m,水深0.5~2.5m,流速1.48—2.05m/s(最大2.57m/s),流量1.5—4.87m3/s。春汛峰高量小,汛情严重。最高洪水位超警戒水位0.04m(1990、7、15)。区内地表水体有伊和诺尔、巴嘎诺尔、泉流湖等都已排干,但融雪期、雨季仍会有一定量积水。 1.2.2 气候 (1)气温地层及构造 伊敏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坳陷的北端—伊敏断陷之内。勘探区位于伊敏断陷西南部,伊敏向斜东北部,其主体为一不完整的走向北65°东、倾角3°~8°的宽缓向斜,构造较发育,共查明4个次级褶曲、38条断层及9个断点。 a、褶曲 在一露天区延展长度较大的有4条,编号为Ⅰ号向斜,Ⅱ号向斜,Ⅲ号和向斜,Ⅳ号背斜。 Ⅰ号向斜:位于F8断层西北侧,4—20线之间,向斜轴延展长6km,跨度1.5km。向斜枢轴呈S型,在7~8线间被F6断开,轴向近北东向,在14线以北转或东西向,向斜轴中心位于W10005、W10006孔连线间,核部向两侧仰起且渐变宽缓,由4~20线之间的各勘探线及联络线控制。 Ⅱ号向斜: 位于F8断层西南侧,1~12线之间,向斜轴延展长4km,跨度0.8km,向斜枢轴呈S形,轴向近北东向,向斜轴东部略抬起,呈缓波状起伏,形成两个核部(在轴部两端),由4条测线(2、3、8-1、8-2)及9条地质剖面控制(4~8线)。 Ⅲ号向斜:位于F8号断层南12~16线之间,向斜枢轴延展长1.8km,跨度1km,轴向近东西,向斜轴向东仰起,向西与Ⅳ号背斜复合,由12~16线之间各测线控制。 Ⅳ号背斜:位于F8断层附近,由其两侧宽缓向斜所夹的狭长地带,背斜枢轴向北东延展长6km,跨度0.6km,背斜枢轴呈波状起伏,由1~18线之间各测线控制,其中6~8线之间为开采实见,延展长1.4km,跨度0.3~0.4km,幅度15~34m,背斜轴向F8发生偏转(6-1、7、7-1剖面)。 其它小褶曲,主要位于1~4线,走向23~26线之间,由多个小北斜向斜构成的向背斜复合体,轴向北东,延展长度均小于1km;此外在16下煤层露头部位也发育小褶曲,如16-2线及18-3线,其延展长度均小于0.3km,幅度在20m以内。 b、断层 区内共组合断层38条(均为正断层):北东向30条、北东东向4条(F28、F15、F13、F54、)、近东西向4条(F27、F48、F52、F60);可靠断层22条,较可靠15条,可靠性较差1条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