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点穴疗法之二.doc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点穴疗法之二.doc

中国医用点穴学之二 (读书笔记) 目录 第五章 十四经循行、病候、常用俞穴及配穴举例………………………………………2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2 手阳明大肠经……………………………………………………………………..6 足阳明胃经……………………………………………………………………….10 足太阴脾经……………………………………………………………………….16 手少阴心经……………………………………………………………………….20 手太阳小肠经…………………………………………………………………….23 足太阳膀胱经…………………………………………………………………….27 足少阴肾经……………………………………………………………………….36 手厥阴心包络经………………………………………………………………….41 手少阳三焦经……………………………………………….................................44 足少阳胆经…………………………………………………………………….49 足厥阴肝经…………………………………………………………………….59 督 脉………………………………………………………………………….63 任 脉………………………………………………………………………….70 常用的经外奇穴………………………………………………………………….79 点穴的处方配穴………………………………………………………………….83 局部性处方 ……………………………………………………………………...83 全身性处方……………………………………………………………………….84 局部与全身结合性处方………………………………………………………….85 头部穴位的应用………………………………………………………………….85 胸腹部穴位的应用……………………………………………………………….86 背部穴位的应用………………………………………………………………….87 四肢穴位的应用………………………………………………………………….87 1五俞穴择要举例 2原络交会穴 3八脉配穴 命名穴位的应用………………………………………………………………….89 点穴手法的临证应用 临证点穴应区别标本缓急………………………………………………………90 临证手法的先后次序……………………………………………………………90 临证手法的灵活性………………………………………………………………93 附 中医点穴图集……………………………………………………………………95 中国医用点穴学之二 马秀棠 (摘要) 上 篇 基本理论 十四经循行、病候、常用俞穴及配穴举例 十二经脉,加督脉和任脉合称十四经脉。 十四经脉中的十二经脉,阴阳经脉相连接,循行全身肢体内外;任脉,任诸阴经;督脉,督诸阳经;全身的经脉相互连贯地组成了一个整体。 十四经脉的叙述分为:循行的径路、经脉的病候、常用俞穴的配穴。 循行径路:即气血循行的起止,经脉循行经过的肢体部位,以及阴阳经脉的相互连接。 病候:包括经脉中所出现的与脏腑相联系的病理性症状,而症状的出现,是气血循行的功能反应。 常用俞穴:即点穴中常用的穴位;每个穴位的内容分为部位、取穴方法、主治病症及备考等。 配穴:即本经的一个穴位,与本经的另一穴配合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另外经脉中的一个穴配合所起的作用;两个穴位以上的配合,是点穴疗法在临证实践中的基本方法之一。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肺经的循行径路:由中焦(脾胃)起,下行联络大肠,然后,还循胃口,上行过横膈,入属肺脏,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经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出手大拇指尖端的少商穴;支脉从腕后列缺穴直走食指拇侧的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脉相联接。 二、肺经的病候 肺经脉所受的感动病:病肺胀满,膨膨气喘而咳;本经脉发生的病变,咳喘,气逆向上,口渴,心烦,胸部满闷,臑臂前缘痛。 本经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感冒,小便数而短,为实症。 本经气虚,则肩背痛、怕冷,少气不足心息,小便颜色异常,为虚症。 三、肺经的常用俞穴 肺经俞穴,左右各11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常用俞穴左右各9穴。 1、中府穴:在云门穴下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间,距离胸中行六寸(同身寸,下同)。 取穴:仰卧,自乳头外二寸,向上三肋间,即第一肋骨之下,动脉应手处是穴。 主治:咳嗽喘息(支气管炎),肺胀满,胸背痛。 备考:本穴为肺之募,手、足太阴二脉之会。 2、云门穴:在锁骨外端下方,胸大肌上缘与锁骨之间。 取穴:正坐或仰卧,于锁骨下窝外端,相去胸中行六寸处,与璇玑穴相平。 主治:咳逆,喉痹(扁桃腺炎),肩痛不举(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