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长寿区红层地下水分布与富集浅析
重庆市长寿区红层地下水分布与富集浅析
【摘 要】长寿区辖区范围内红层分布广,地下水虽贫乏、但分布普遍,总资源量较大,对解决乡村人畜用水、农业上抗旱保苗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红层地下水的探寻是十分必要的。红层分布于向斜区,岩性为一套泥岩夹不稳定的砂岩。实际资料表明,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存在有砂岩裂隙层间水、构造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三种含水类型;其富水程度、富水规律不尽相同,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的控制,各有侧重。以砂岩裂隙层间水相对较富,一般是向斜翘起端、缓翼富水性较好,轴部次之,陡翼最差。地下水富集带多分布在较稳定裂隙发育的砂岩岩层中,地形上有汇集降水与地表迳流的地带。
【关键词】红层;地下水;分布与富集;富水规律
1 地质概况
长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重庆陷褶束万州凹褶束南西部。区域性的主要褶皱构造有:铜锣峡背斜、大盛场向斜、明月峡背斜、梁平向斜、箐口背斜及黄草峡背斜;在梁平向斜、箐口背斜及黄草峡背斜之间次级褶皱亦比较发育,其次级褶皱构造有:菩提山向斜、卧龙河背斜、渡丹背斜、黄草峡背斜、焦家场向斜、双龙背斜、拔山寺向斜等。构造轴线呈北北东向,具有背斜紧凑、向斜宽缓的褶皱特征,断裂少,区域性的横张、纵张裂隙较发育。
红层广泛分布于向斜区,近轴部地层平缓,倾角一般为5~15°,两翼逐渐变陡至30~50°,局部达60~80°。岩性为一套以红色为基本色调的内陆湖相砂、泥岩沉积,总厚3464~4145m。按沉积顺序,从老至新包括:
(1)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泥岩、砂质泥岩与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厚56~109m,砂岩总厚占组厚的15~28%。
(2)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泥岩、泥岩夹粉砂岩、砂岩及少许灰岩,厚132~196m,砂岩总厚占组厚的5~15%。
(3)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泥岩、砂质泥岩与中至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厚151~263m,砂岩总厚占组厚的34~48%。
(4)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不稳定的中至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398~465m,砂岩总厚占组厚的15~26%,较稳定者有4~15层,层厚12~37m。
(5)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及中至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厚905~1018m,砂岩总厚占组厚的18~31%,较稳定的砂岩层有15~28层,层厚10~35m。
(6)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砂质泥岩夹含钙质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厚455~509m,砂岩总厚占组厚的20~30%。
(7)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仅在区内的菩提山向斜轴部有极少的残留,砂岩略比泥岩多。
长寿区辖区范围内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依据主要褶皱构造形式为骨架并受岩性制约,总体上形成“三山二槽”地貌;且背斜构成山脉,向斜形成台地,翼部谷地的地貌景观。具有川东平行岭谷的地形特征,但红层区多表现为丘陵,切割深度不一。主要背斜构造(以二叠系地层为主)呈条形山,标高一般为+500~+1035m,相对高差200~450m;向斜区主要由遂宁组平缓地层构造台状丘陵,标高一般+300~+500m;翼部由地层中倾或陡倾的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地层构成单面山、垄脊山地,兼有宽谷丘陵。总的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长寿区辖区范围内地势起伏,沟谷纵横,低山与丘陵相间排列。区内水系发育,但基本归顺于向斜的展布纵向发育,大型水系主要有一江(长江),二湖(长寿湖和大洪湖)、三河(御临河、龙溪河、大洪河)、十三溪,其中龙溪河相连于长寿湖和长江,桃花溪直接汇入长江。
红层的岩性组合以及所处的构造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网发育的这些特点,无疑对红层地下水含水类型、分布和富集规律以及补给、迳流、排泄都具有控制作用。
2 水文地质条件
长寿区辖区范围内红层地下水按类型划分有埋藏于地表浅部的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埋藏较浅(50~100m)的构造裂隙水,埋藏深度较大(100~150m)的砂岩裂隙层间水。
2.1 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向斜轴部及近轴部的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n)地层中。岩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5°以下,地形以台状山为主,其间溪沟发育。风化带随地形而异,发育不均匀,一般在3~5m以内,局部可达10m左右。砂岩中风化作用主要沿构造裂隙进行,表现为增深与加宽。从钻探揭露的情况可知,深度可达25m以上。据统计,裂隙率为0.1~3.2%。地下水天然露头多见于沟谷切割处或地形低洼部位以及台状山的周边。泉水流量为0.001~0.062L/s,一般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