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文体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秘史》文体特征

《蒙古秘史》文体特征   [摘要]《蒙古秘史》成书于公元13世纪,记载了蒙古民族自始祖至斡歌歹时期近六百年的历史,开创了蒙古民族书面撰史纪事的先河。现存的《蒙古秘史》作为蒙古民族第一部书面历史文学作品的汉译本,在创作文体上既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又与汉族史传作品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影响关系。将《蒙古秘史》与《左传》、《三国志平话》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在叙事、取材以及语言方面的异同及其特色。[关键词]《蒙古秘史》;历史散文;讲史说话;民族文学   [中图分类号]1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1-0014—07   一、历史散文叙事   《左传》成书于战国,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典范,它和《史记》分别代表了当时叙事性作品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峰,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文学史上的“古文”派,在写作上即极力模仿《左传》、《史记》。所谓“古文必推叙事,叙事实出史学”,正道出了历史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和崇高地位。   《蒙古秘史》(亦称《元朝秘史》,以下简称《秘史》)是蒙古族第一部书面古代文献,保留下来的是汉译本。就内容而言,它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历史著作。文学是其表现形式,历史则是它的实际内容。就历史文学而言,无论华夏民族的《左传》、《史记》,还是蒙古族的《秘史》,其绝大部分文字都是作者以全知全能的眼光来描述的。作者首先对所写的历史知识和过程成竹在胸,能够从容地驾驭史料,将其剪裁组合,布局谋篇,惟有如此,才能保证史著构思的整体一致性。史书叙事的特点是要向读者告知事理,以缜密取胜,实事求是,并遵循着“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要求。而文学叙事的特点则是以情动人,为达到此目的,可以采用夸张、虚构等手法。但史书并不仅仅是史料的堆彻,撰史允许在大体上不失真的前提下,用细节想象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以突出其鲜明特点。在史事的叙述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增删详略或艺术夸张等手法。事实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的历史场景描写,也成为了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恰当地引用诗文、歌谣、民谚等,不仅是史书保存历史史料所必需,而且也增强了史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如《史记》中的《大风歌》,《左传》中外交辞令借《诗经》的吟诵。在《秘史》中,民谚、歌谣、口传故事的记载运用极多,这些民谚、歌谣不仅保存了珍贵的蒙古史料,而且也为《秘史》的撰写增辉不少。当然,《秘史》也和《左传》、《史记》一样,书中常常为了某种目的或意识形态的需要,用一些夸张性的语言,或增加虚构性的故事,或利用附会性的神话传说等。从历史真实方面看,这些显然起到了混淆真假的作用,但若从阅读的趣味性方面看,这些因素的加入又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这也正是《左传》、《秘史》这些历史、文学名著受到人们持续喜爱的重要原因。   (一)叙事特征   《汉书·艺文志》中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所谓的“右史记事”,即是以叙事为主的史书。以《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为代表的叙事性历史散文,将先秦叙事文学推向了辉煌。尤其是《左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言事相兼,繁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从文学上看,《左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比如《郑伯克段于鄢》是体现《左传》叙事艺术水平的名篇,仅仅用了四百多字,就写出了郑庄公的虚伪、阴险和狡诈,文中记述了他与武姜、祭中、公子吕等人的对话。“姜氏欲之,焉辟害”、“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暱,厚将崩”等等,语言简短,却颇具个性。故事情节在人物的一问一答中发展,叙事流畅,情节则层递而紧张,三言两语就塑造出了一个老奸巨猾的政治家形象。   《秘史》对战争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纳忽崖战役。对该战役的描写颇为用力,通过完整的情节叙述,勾勒出了多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秘史》描写战争场面的高超艺术水平,而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是借助人物之间的精彩对话:   塔阳问:“那赶来的如狼将群羊,直赶至圈内,是什么人?”札木合说:“是我帖木真安答用人肉养的四个狗,曾教铁索栓着,那狗是铜额凿齿,锥舌铁心,用鐶刀做马鞭,饮露嘶风,厮杀时吃人肉。如今放了铁索,垂涎着喜欢来也。四狗是者别、忽必来、者勒蔑、速别额台四人。”   塔阳说:“似那般呵,离得这下等人远者。”遂退去跨山立了。   又问:“那后来的军,如吃乳饱的马驹绕他母喜欢般来的是谁?”   札木合说:“他是将有枪刀的男子杀了,剥脱衣服的兀鲁兀惕、忙忽惕二种人。”   塔阳说;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