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诊断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诊断 课件

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诊断 2013级影像 概论 肝脏CT、MRI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HCC的病因学 肝硬化RN → DN(结中节) 的病理表现、CT及MRI影像学表现 HC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常规三期扫描 动脉期 25-35秒延迟 门脉期 60-80秒延迟 平衡期 120-150秒延迟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 注药速率 2.5~3.5ml/s 注射量 1.5ml/kg 肝脏的影像解剖 肝脏正常的CT表现 正常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平扫时肝内胆管、肝动、静脉和门静脉CT值均低于肝实质,近肝门部呈明显低密度树枝状影。增强后血管明显强化 增强扫描图片肝段图片 肝正常MRI表现 肝细胞癌的病因学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HCC中HBsAg(+)达81.8%,HCC合并肝硬化占总HCC84.6% 化学性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亚硝酸铵类、DAB 寄生虫感染 其他 肝硬化病理学表现 肝硬化: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RN:病理上呈局灶性增生的肝实质小岛 DN:病理上,LGDN含有肝细胞,轻度异常,无结节或细胞异型性,但含有大量细胞发育不良;HGDN含有局灶或广泛结构异常或细胞异型性 RN的CT、MRI表现 CT:平扫多数呈等密度,少数可呈略高或略低密度 MRI:T2WI呈等/低信号 ,T1WI呈等/稍高信号。 DWI上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大多数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多数CT上仍为等密度。MRI上各期扫描呈等或稍低信号 DN的CT、MRI表现 1、LGDN平扫及增强表现与RN类似 2、HGDN平扫与RN类似,增强扫描动脉期硬化结节异常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呈信号或者密度等同肝实质时考虑为HGDN(提示血供改变) 肝硬化结节 MR表现的病理基础 1、T2WI上低信号:①结节内含铁血黄素沉积,有效缩短T2(铁质沉着结节);②高信号纤维间隔对比。 2、T1WI上高信号:结节内铜沉积(顺磁性)、脂肪变性等。 纤维间隔: T2WI上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扩张的血管及炎性反应导致含水量增加,形成小环状或网状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 肝硬化结节→HCC血供特点 RN、 LGDN→门静脉供血为主(与正常肝实质强化相仿或减弱) HGDN →肝动脉供血增加(较正常肝实质动脉供血增加) HCC →肝动脉供血为主 RN → LGDN → HGDN →HCC: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肝动脉供血逐渐增加,最终以肝动脉供血为主 其组织学基础是血窦的毛细血管化、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非配对动脉的增多 以下征象高度提示DN癌变 T2WI上呈略低信号的病灶复查时呈略高信号 T2WI上表现为“结节中结节”;(T2上低信号结节内出现高信号,增强有强化提示癌变可能) 病灶的动脉血供增加 病灶进行性增大 病灶摄取肝细胞或Kuffer 细胞特异性的对比剂能力降低 HCC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肿块破裂出血 肝硬化征象:门脉高压→腹水、脾大、侧支循环开放 肝功异常,黄疸,肝肿大 转移灶症状 临床化学实验检查:APF升高,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指标 HCC病理特点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瘤;少部分为少血供。 侵犯血管:癌栓形成或肝内外血行转移。 侵犯胆道: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疸。 淋巴转移: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等处淋巴结增大。 (较少 !) 远隔性转移:可引起肺、骨骼、肾上腺等远处转移。 HCC的影像表现 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可有假包膜。 可发生坏死或出血、门脉癌栓。 CT表现:境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肿块,呈等低密度。 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DWI上呈低信号,ADC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方式。 男,51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 女,41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 男 ,65岁,反复右上腹痛2个月,加重2天。 肝Ⅳ-Ⅷ段间占位 肝Ⅶ-Ⅷ段肝细胞癌 鉴别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 FNH 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脓肿 转移瘤 肝VI段包膜下占位 女,65岁,反复右上腹痛20余年。 男,58岁,直肠癌肝转移 总结 肝细胞癌:CT平扫呈低密度,伴或不伴假包膜,增强扫描动脉期全瘤样强化,强化程度低于主动脉高于肝实质,呈“快进快出”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T2WI上可见灯泡征。增强扫描可见周边向中心呈结节状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与主动脉相近。 FNH:动脉期增强扫描周围明显强化,中央见低密度星状纤维瘢痕,呈延迟强化。 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延迟强化。 肝脓肿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