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追求财务自由的真谛
?杨天南
(一)辨材须待七年期
一直是斟酌踌躇、心存顾虑的,因为英文中Investor这个词可以翻译为投资人、投资者,也可以译为投资家,但在中文的语境里,投资人和投资家却存在着巨大差别。反复考量之后,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以投资为主业,在经历了市场周期性考验之后,依然能战胜大盘,并且以此解决了生活中的财务问题;同时将投资的知识传播于大众,使之造福社会,且帮助一众社会家庭通过投资达至财务自由的境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一份贡献,这样的人被称为投资家应是无可厚非了。
自1993年算起,我入投资这行已是第二十个年头了。一直以来,多会遇见关心“你今年(或去年)回报多少?”之类的问题,在回答了很多次之后,标准答案是:“这行业我干了二十年,现在还在。”
明白的人在见了上述答案后自然就会明白,无需再多问,因为凡是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的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其间的风风雨雨,这里虽然没有伏尸千里、流血漂橹的触目画面,却不亚于取人性命于千里之外、消敌于无形之中的惊心江湖,其间的惨烈最终多表现为青春过后,反而与财务健康的目标背道而驰,更不用提那些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曾经的“牛人”们。可惜的是,往往只有历史过后,答案才能揭晓,这便是常言道的“不确定性”。
由于早期没有刻意做投资记录,这二十年来,我约略估计自己的累计投资回报为200倍左右,即百分之两万(+20000%)。而1993年春到2012年春,上证指数从1550点到2300点,累计升幅为52%(+52%),上涨仅仅800点,折合年复利2%(+2%),远远跑输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可见过去二十年选择投资作为职业并不是一个好的抉择。
截止(2012年)5月刊《钱经》杂志的实盘模拟组合部分显示,过去五年(200704~201204)专栏累计收益率为112.92%(+112.92%),而同期上证指数则下跌32.20%(-32.20%)。由于杂志出版的固定性,这个“带着镣铐的舞蹈”较实际的运作为差,例如我们披露的儿童财商教育账户,在过去两年(201004~201204)中累计回报率63.2%(+63.2%),而同期杂志专栏的回报率为19.8%(+19.8%)。
通常考察投资水平有经历完整周期的记录为佳,恰好五月整理了一个投资个案,自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底整整七年,期间五年熊市、两年牛市,经历了“熊——牛——熊”的市场循环,表现如下: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回报率为+21.88%;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回报率为+208%;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回报率为+22.69%;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回报率为–31.73%;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回报率为+58.52%。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回报率为+23.87%;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回报率为-5.6%;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回报率为+20.77%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报率为5.63%
在遭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暴风雪、核泄漏、干旱、洪水、金融危机种种绝望、疯狂、恐惧、惊慌等非人境遇之后,每一个当初的100万最终成长为703万,折合年复利回报率32%。这仅仅是个大致的反映,因每个投资案在起止的时段、市场配置的不同,以及对于投资理念认知度、配合默契度的不一,导致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这已经构成了我们日常资产管理的重大挑战。
最早读到关于投资的书,是我父亲买的《在华尔街的崛起》(OneUpOnWallStreet),作者是美国传奇的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1990年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标价4.90元,这本粉红色封皮的书历经二十余年的时空变迁,如今仍奇迹般立在我的书架上。当时里面说的很对东西看不太懂,印象最深的是,林奇买的第一只股票叫飞虎航空,两年时间从7美元涨到32美元解决了学费问题,林奇自豪地写道:“可以说,我是靠飞虎公司的‘奖学金’读完了沃顿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没想到在相隔仅仅八年之后,我有了几乎与林奇近乎相同的经历。
(二)股市提供的留美奖学金
与今日争相报考公务员的风气截然相反,二十年前社会流行的是“下海”,很多热血青年辞去公职追寻理想,1991年我也加入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大军。
到达椰风海韵的海口,头天晚上遇到一个个子不高、戴眼镜,书生模样的人,给我讲易经,他叫潘石屹——后来的SOHO中国董事长。老潘精于数字与市场,口才绝佳引人入胜,好交友,跟他走在大街上,常是三五分钟就能遇到个熟人。后来老潘推荐了一个戴眼镜瘦瘦的年轻人,是人大的研究生,当时还是很稀少的学历。守着陈旧的机器,坐在院子里简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