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理财产品“国寿鸿盈”.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邮政理财产品“国寿鸿盈”

美满人生六大梦想 事业顺利一点 爱情浪漫一点 婚姻美满一点 孩子孝顺一点 身体健康一点 看看中国的事实: 广州在1990年排名前100位的富翁到2000年还排在前100位的只有不到5个人! 中国最早产生的10大千万富翁到目前只剩1个。 ——《中国金融报》 成功人士三大目标 能赚钱 一辈子有钱 世世代代有钱 所谓理财,就是 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它不同于投资,更和投机无关。 ——李嘉诚 理财产品何其多,我们理财何去何从 负利率给我们带来什么 资金缩水 货币贬值 分散投资的原则 根据风险进行科学组合 长短组合 稳健为前提 三分理财法 六成以上家庭“老养小”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逐渐成年,中国“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现实表明,“啃老”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 (中新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参加的是全球顶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组织的财富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如何打开财富之门。 在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一起重温看似与我们生活无关,实际上能给我们的理财观念带来很大启发的两个事件。 如果留不住钱,奋斗又为了什么,难道为了为国家创造税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有没有这么伟大,我相信很多的老板都很有爱心,但我更相信更多人想赚钱并留钱 创富阶段(会赚钱)保富阶段 (一辈子富裕)智富阶段(世世代代富裕 ) 一九四○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十四岁。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等窍门。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是。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十八岁的他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一九五○年,二十二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七千港元,实不足以设厂。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这使李嘉诚明白自己实在是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才能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一九五五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