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赞美这一天》平凡与不凡
论《赞美这一天》平凡与不凡
摘 要: 非裔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所作的应景诗《赞美这一天》是一首普通劳动人民的赞歌。诗人引入日常生活场景,以平凡视角,回首往昔、赞美当下、展望未来,将平凡和谐的生活与不凡的贡献和光明的前途结合,清新雅致,既赞颂了普通劳动者的卓越贡献,又表现了诗人的不凡诗歌艺术。
关键词: 伊丽莎白·亚历山大 《赞美这一天》 赞歌
一、引言
非裔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Elizabeth Alexander,1962年—)1962年出生于纽约哈勒姆,在华盛顿长大,1984年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后在波士顿大学主攻诗歌,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亚历山大返回耶鲁大学教授非裔美国学和英语,现为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亚历山大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09年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那一天,亚历山大应邀诵读为这一时刻特别创作的应景诗《赞美这一天》(Praise Song for the Day),赢得世人瞩目。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由非裔女诗人献诗自然意义非凡。亚历山大是第三位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诵诗的诗人,在此之前,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1963年)曾于1961年约翰·肯尼迪总统就职典礼上诵诗,玛雅·安杰罗(Maya Angelou,1928年—)和米勒·威廉斯(Miller Williams,1930年—)分别在比尔·克林顿总统1993年和1997年两次就职典礼上诵诗。这几位诗人都在美国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声名赫赫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将受到同时代和后来学者、诗人的关注。
二、《赞美这一天》的平凡与不凡
《赞美这一天》全诗简短有序,共分为十四部分,其中的十个部分均只包括一句话。整首诗文辞朴实精炼,读起来平易亲切,恰如朋友间的娓娓道来,或是邻里们的畅所欲言。
诗中谈到社会中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是一首普通劳动人民的赞歌。诗中有缝补衣物的工人,有修补轮胎的工人,有打击油鼓的人,有修建公路的人,有建筑桥梁的人,有拾棉花和割莴苣的人,还有高楼大厦的建筑工人及里面的清洁工人等。如此,不禁让读者联想到另一位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1892年)。《我听见美利坚在歌唱》(I Hear American Singing)一诗收录在《草叶集》中,诗中不吝陈词,歌颂辛勤工作在美国各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劳动人民:
I hear American singing,the varied carols I hear:
Those mechanics,each one singing his,as it should be blithe and strong,
The carpenter singing his as he measures his plank or beam,
The mason singing his as he makes ready for work,or leaves off work ...
我听见美利坚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欢歌:
机工在欢歌,各自唱着自己的歌,歌声快乐而高亢,
石工在准备上工或歇工时唱着他的歌……
(赵萝蕤译)[1]98-99
接着诗人依次描述了“船夫”(the boatman)、“水手”(the deckhand)、“鞋匠”(the shoemaker)、“帽匠”(the hatter)、“伐木工”(the wood-cutter)、“农家子”(the ploughboy)、“母亲”(the mother)、“年轻的妻子”(the young wife)和“少女”(the girl)等众多劳动人民勤奋劳动、愉快创业的繁荣景象。
由此看来,亚历山大的《赞美这一天》与惠特曼的《我听见美利坚在歌唱》都匠心独具地赞唱平凡劳动者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惠特曼的诗风自不必说,向来洒脱不拘、气势磅礴,诵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虽是自由诗体,诗行参差,不求押韵,但节拍的起伏可以在大声诵读中清晰感受到。惠特曼排山倒海式的长句和列举使得主题鲜明突出,与之相比,亚历山大的《赞美这一天》更显得宁谧安静,细水长流。这里不是铿锵的重金属,而是绵柔的小夜曲。现在读者能有幸通过网络视频观赏到亚历山大初次诵读这首诗时的风姿,领略到诗人自己朗诵这首诗时的风采。诗人用平稳有序的语气诵读,不卑不亢、优雅大方。
在《赞美这一天》中,诗人引入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以及“在等公共汽车”的母子,诸如此类,恰似一张社会缩略图,平凡而贴近生活,读时让人心生踏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