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财政 第一节 中国古代财政的起源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 第一节 中国古代财政的起源 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 二、中国财政产生的时间 三、中国财政产生初期的收支结构 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是中国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 2、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是中国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中国财政产生的条件 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成立是中国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二、中国财政产生的时间 由于对财政的概念和本质的理解的不同,有关中国财政起源问题的认识也一直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 1、国家分配论:即中国财政诞生于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期; 2、公共需要分配论:即中国财政从原始公社公共财政演变而来; 3、折中论:即中国财政萌芽于原始社会公共财政。 三、我国财政产生初期的收支结构 1、收入结构 (1)贡纳 (2)力役 (3)战争掠夺的财物 (4)直接控制的奴隶的劳动剩余产品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税 一、政治经济状况 二、赋役制度 三、财政支出 四、财税特征 一、政治经济状况 1、政治上: (1)都属于王权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呈加强之势,但仍相对松散; (2)都实行王位、爵位世袭制。 二、赋役制度 (一)田制和田赋 三代的土地属于分层分级的奴隶主占有制,其“授民授疆土”的分赐单位和耕作方式是井田制。 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贡、助、彻 (二)土贡 即各国诸侯和平民按规定向天子的献纳,分邦国之贡和万民之贡两类。 (三)徭役——力役、兵役(包括兵役和军赋) (四)工商杂税——关市税和山泽税 还有国家专卖收入、债务收入、战争掠夺收入等。 三、财政支出 (一)祭祀支出; (二)王室支出 (三)军事支出; (四)俸禄支出——分田制禄; (五)兴修水利、赈灾、救济等。 四、夏商周三代财税特征 (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的创造 (二)财政征收形式为租贡税合一的实物交纳 (三)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四)在管理体制上,一是公私财政不分,即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二是实行地方分权、分级的管理 (五)“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的原则 (六)分官理财的任职结构 (七)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的上计制度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 一、政治经济状况 二、财税改革 三、财政收支结构 四、财税管理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 1、齐国的改革(前681年前645年间) 2、晋国的改革(公元前6世纪中叶) “作爰田”:扩大土地分配,实为承认井田之外土地开垦的既成事实; 作州兵:五党为州,计2500户 通商宽农。 3、鲁国的改革 “初税亩”: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又叫“履亩而税”; “作丘甲”:即将军赋由以甸为单位改为以丘为单位来征调( 原来,每丘16井须备战马1匹,牛3头;每甸64井须备战马4匹,牛12头,兵车1乘,甲士3人,卒72人); “用田赋”,即依田亩征收军赋。 4、楚国的改革 “量入修赋”。 4、郑国的改革 “为田洫”:( 公元前543年)打破井田制下公田与私田的界限,重新划分田界,整修水利; “作丘赋”:(公元前538年)子产作丘赋,即按“丘”征课军赋(过去按甸征军赋)。 1、魏国的改革(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 :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主张“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这是战国时甚为流行的法家主张,当时不少国家都因贯彻这些主张走向富强。 2、楚国改革(前395年楚悼王用吴起) 吴起(?—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 3、秦国的改革(前359年、前352年秦孝公用商鞅) (三)春秋战国改革比较 1、共性: (1)途径一致:都适应了生产力的进步 (2)目的相同:都为了富国强兵 (3)财力分配去向相近:都主要用于公共需要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收支结构 1、财政收入 田赋;贡纳;户口税;山泽税;关市税;徭役;国家专卖等经济收入。 2、财政支出 军事支出;俸禄支出;王室支出;祭祀支出;建设性支出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