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患诊断又一利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doc

心脏疾患诊断又一利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疾患诊断又一利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心脏疾患诊断又一利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专家介绍:   葛恒,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获瑞士联邦政府奖学金资助赴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进修学习。目前主要从事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及心脏核磁共振影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4项,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文20余篇。   门诊:心内科。   《科学生活》:葛医生,我们知道,核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已有20余年了,因为它对人体无创伤,故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血管系统、腹腔内器官的理想影像技术。但好像很少听说利用它检查心脏,这是为什么呢?   葛恒:你说得很对。心脏的核磁共振成像是本世纪初才获得突破的新技术。但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临床心脏检查时,要面对两项障碍:首先,心脏不停地高频率跳动,而核磁共振的扫描速度较慢;其次,人的呼吸也令心脏位置不断移动。这两个原因导致核磁共振无法清晰地捕捉心脏的图像。近年来,国外医学界有人改进磁共振的扫描序列,使它与心脏跳动周期相适应,使得心脏的核磁共振检查正式运用于临床诊断。而在我国,这项检查开始得较晚,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的心脏专科医生很少接触复杂的核磁共振技术,对它的原理和临床意义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从事核磁共振影像操作的放射科医生也不了解心脏的复杂解剖结构,而且每个人的心脏位置和心率各异,需要明确的病理状态也不同,使得他们在单独开展心脏检查时面临困难。   2010年,我到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当访问学者,看到他们的心脏影像中心常规开展心脏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我很感兴趣,便重点学习和关注这一技术。回国后,发现我们医院的核磁共振机器与瑞士医院的机器型号完全一样,因而,我向瑞士方面索要了经过优化的全套扫描序列拷贝。从2012年5月份开始,我们与放射科医生合作,共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优化,我们的图像清晰度等指标已经符合要求,每周能够完成四???个病例的检查,至今已完成了300多例患者的扫描。   《科学生活》:有报道称,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是医学磁共振成像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和我们熟悉的传统心脏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它对我们探明心血管疾病究竟有哪些新价值呢?   葛恒:传统的心脏影像学检查手段首选为心脏超声波检查,它可以侦测心脏的活动情况,观察心脏的结构状况,这也是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的一项重要功能,但超声的“显像窗宽”比较有限,而且对比度不够好,图像视野和细节都不甚理想。如果有的人比较胖,或患有肺气肿,心超的图像质量就会受到较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心超的检查效果与操作者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因为探头位置完全由操作者控制,同一位病人如果由不同的操作者检查,采集图像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   相比之下,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能看到整个心脏而没有死角,并且由于人的血液和心肌的核磁共振信号截然不同,在成像时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自然对比,因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心脏的结构细节,有助于诊断某些心超发现不了或容易漏诊的疾病。事实上,我们在临床上已经碰到许多这样的病例,在做心超时没有发现的异常或疾病,在做核磁共振成像时却被发现和证实。   同时,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的定位是由计算机辅助进行,可以做到每个病人的标准化,这样一来,测量的数据就比较客观而不受操作者的主观影响。借助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心脏扩张和收缩时的容积变化,由于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理论上可以截取无数个面进行成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截取8至12个面),通过磁共振可以重建整个心脏的容积图,从而判断心脏泵血的能力,这是评价心脏功能最重要的依据。心超可以进行同样的计算,但仅限于单平面或最多2~3个平面,计算精确度远远不如心脏核磁共振。现在,根据心脏核磁共振图像计算得到的左室射血分数(指心脏每搏输出血液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应≥50%;右心室射血分数应≥40%。若小于此值即为心功能不全)已经成为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金标准。   《科学生活》: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与我们通常所做的心脏超声波相比,在观察结构和运动上无疑有很大的优势,它还有其他诊断功能吗?   葛恒:是的,对心脏结构和运动的显示只是心脏核磁共振的一部分应用功能。对临床医生意义更为重要的在于通过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我们可以进行心脏的组织显像。通俗地说,通过超声波检查,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结构和活动异常,但由于不能看到心肌内部的变化或异常,所以并不知道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些异常。然而,通过造影剂的配合,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显示心肌的组织学变化。比如,有的人虽注入造影剂但不能进入心肌,而有的人注入造影剂后潴留在心肌内,根据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