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纲要.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纲要

PAGE16 / NUMPAGES16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纲要 考试范围:期中之后,即三国两晋南北朝后 考试形式:闭卷 复习方式:首先认真阅读理解分析课堂笔记内容,书本作为参考阅读材料,最后重点记忆本笔记。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魏的法律 1、曹操制定“科”这一独立性的临时法典,有“甲子科”和“新科”。 2、魏明帝在太和年间删约旧科,制定新律18篇. (1)较东汉末年以来“律令紊乱,科比冗杂,章句歧义,览者艰难”的汉律,显得“文约而例通”; (2)律从这时正式与令分开,律是确定的刑法典,而令则是行政性的法规; (3)具律改为刑名律,放在第一篇,体现重要性;将具体刑法原则也补充入刑名律中; (4)八议入律:魏明帝制定的新律; (5)刑罚制度作了规范性的改变,此时“五刑”:死刑、髡刑、完刑、作刑、赎刑。 (二)晋的法律 1、《晋律》(或称《泰始律》)参考了汉、魏的法律,共二十篇(刑事法典)。经张斐、杜预注释(同注一章,而生杀永殊)。 2、同时颁布的有《晋令》四十篇,内容包括中央、地方、军事等方面的制度(行政性法规)。 3、《晋故事》30篇:常事、品式、章程(中央各部门日常工作规则)。 《晋律》主要特点:(1)体例比较严谨,规定比较宽简周备。 (2)礼的内容纳入法律之中(服制:准五服以治罪) 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作为卑幼对尊长的侵犯, 是要比平常的人加重,反之减轻 (三)南朝的法律 1、宋、齐沿袭晋律,齐王植将“张杜律”作了统一的解释 2、《梁律》未超越《晋律》,《梁令》比《晋令》少十篇,《梁科》与《晋故事》相仿。 3、《陈律》实质上是晋律的继续 (四)北朝法律 1、北魏由于是少数民族入侵而建立的,强调汉化,增将统治稳定性,故对立法活动较为重视。《北魏律》共二十篇,比《晋律》少了《诸侯律》,多了《斗律》。 ◆东魏以格代科 ◆西魏制定《大统式》 2、北齐取代东魏,以《北魏律》为蓝本,制定了《北齐律》十二篇,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启隋唐律之先河。 《北齐律》特点:(1)科条简要,成为隋唐法典的蓝本 (2)规定了“重罪十条”,为后世十恶之条提供了范例 3、北周制定《大律》二十五篇。隋虽承周立国,但在立法上以《北齐律》为本。 第二节 法律的主要变化 一、维护贵族官僚特权 (一)“八议”入律和创设“官当” 1、“八议”:对八种权贵人物(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在他们犯罪以后在审判上给予特殊照顾,所谓“大者必议,小者必赦”,官府不得专断。 亲:皇亲国戚; 故:皇帝的故旧或者是过从密切的人; 贤:德行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文化人; 能:有才能和才干的人; 功:对国家有功的人,主要指军功; 贵:高级官僚; 勤:对国家服务勤劳的人; 宾:前朝的君主及其后代。 2、官当:以官品抵当徒罪。 二、确定重罪十条 ◆为加强镇压危害封建专制统治和违反伦理纲常的行为,“重罪十条”正式入罪,始于北齐。 内容:①反逆; ②大逆; ③叛; ④降; ⑤恶逆; ⑥不道; ⑦不敬; ⑧不孝; ⑨不义; ⑩内乱。 三、刑罚制度的改革 连坐范围的变化 曹魏后期:改族诛——出嫁女(夫族诛)不再???坐父母之诛。 晋建立后:凡是连坐的妇女均免除死刑,仅处为官奴婢。 改迁徙为流刑 设流刑为减死一等。北魏、北齐根据“降死从流”的原则,将流刑列为法定刑,作为死与徙的中间刑,从而填补了自汉文帝改革刑罚以来死、徙两刑间的空白,为隋唐时期刑罚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北周又按距离远近将流刑分为五等。 第三节 律学的发展 汉末郑玄 将从前各家作出的解释加以吸收,诸家章句曹魏时只汲取郑玄一家。 晋代张斐:提出了术语的解释和审判的规则 故意和过失 其知而犯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失:疏忽大一的过失 共犯:首犯和从犯的问题 谋:二人对议; 率:制众建计的人,有领导能力和策划能力的人。 犯罪意图:造意:倡首先言,首先提出犯罪意图的人。 对罪和罪之间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划分 劫质:劫持人质 劫召其财为劫质,另一方面也有劫持人质利于自身逃脱。 欺谩:违忠欺上谓之谩;(危害皇权) 欺诈:背信藏巧谓之诈(普通人之间) 杀伤人的分类 无变斩击谓之贼,两讼相趋谓之斗。 贼(故意)、斗(争论中杀人)、戏(开玩笑的结果)处罚逐步减轻。 财货之利:货财之利谓之赃 通??以图利为目的得到的财物都叫赃,包括盗窃、抢劫、贪污等。 第七章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朝的法制 一、立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