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学教学大纲09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社会学教学大纲09版

《网络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9年秋季学期) 孙 藜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讨论意在使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了解网络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网络社会的新形态,网络对人们社会关系的改变,从商业(经济)、政治到社会交往,等等,体现在诸如网络与交往、公共参与、认同以及政治经济影响等; 2)初步熟悉网络社会学的问题视野和分析概念、知识工具;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框架对网络现象进行初步研究; 3)对网络自身简史及与其他媒介的比较有一定认识;理想地看,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最终对身边熟悉现象能有一种批评的眼光和新的理解体验。 二)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由三部分构成:A、课堂表现(20%)、B、研究计划(30%)和C、课程论文(50%)。 A、课堂表现(20%): 包括出勤和参与两项,以后者为主。特别鼓励大家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参与相关讨论,主动向教师和同学贡献有价值的网络知识或知识线索。 讨论将分两种形式: 其一是对讲授内容的讨论,可以提出任何看法,或批评或肯定或补充或质疑等; 其二是分组报告: 从第8周开始,将安排小组报告;鉴于选修人数众多,必须有重组准备方能保证参与者都有收获,因此做如下规定: 1)小组分组:以自由结合方式产生,鼓励跨专业、跨年级或班级之间的合作;每个小组6-7个人;不得超出;总计将产生20-25个小组;由授课教师依据选题计划书进行选择,最终选择7个(左右)小组做报告;凡是选中的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将在90分(含)以上;报告人视表现另为加分。 2)第4周(国庆节后,10月14日)交分组名单及选题方向、研究的初步思路; 要求: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网络现象;例如网络聊天、网络语言、网络交往、网络言论自由、网络隐私、网络购物、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网络下载等等,但是不要停留在一般的描述,要具体下来,可以选择一个网站(如开心网、校园网),一个社区(百度贴吧、或者居住小区所在的社区)、一个事件、一个现象等等。 提示:如果你没有好的题目选择,就针对教材各章节,将之具体化就可以。教材章节题目是有问题有理论的,但是需要你将该部分读透读懂。——这一点值得充分借鉴,也是选择该书作为指定参考书的缘由。 第7周(11月11日)交小组报告题目及大纲; 大纲包括:小组研究的问题;搜集的材料;你们想要说明的问题;——注:这一点特别重要,要求能够从你们关注选择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想一想理论意义;然后再想一想为何关注这一问题,如何进行解释?等;如何使用你的材料进行解释。 课堂报告:从第8或9周开始 报告要求:每小组选择一位主报告人,另有一人(所有小组成员也都可以)做补充;报告人要在较为深入理解自己报告内容后,以清晰易懂的口头语言报告; 报告时间:两位报告人合计20分钟;回答提问:10分钟; 要制作PPT;可以有视频,但不要喧宾夺主。 B、研究计划(30%): 学期中第7周(2009年11月11日)上交。是以个人为单位,与小组报告相区别。当然在内容上可以有交叉。 研究计划是为了督促选修同学及时着手对课程学期论文的写作和研究。不是要求你完成一篇规范的论文;而是要求你结合课程学习和阅读,拟定一份研究计划,然后最后的课程论文是在你研究计划的基础上完成。避免到最后仓卒而成或者网络抄袭。 内容包括1)选题,阐述你为何要选择这个问题;2)文献回顾:在此问题上有什么重要的代表性研究,各自都呈现出什么成果;3)你的问题是什么?即你选择这个题目究竟打算研究何种问题?你的理论视角是什么?4)你将如何研究?使用何种方法来搜集材料,如何保证这些材料的可靠性,以及对所研究的问题的针对性?5)字数:2000字以内 C、课程论文(50%) 第15周(2010年1月6日)上交。 要求:1)独立写作,严禁网上下载,一旦发现,取消成绩;2)采取较为规范的论文格式:包括题目、摘要、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结论、参考文献等几个主要部分;3)问题思路清晰、语言简炼,逻辑严谨;表达连贯;4)字数3000—5000字。 三)参考书目: 指定重要参考书(所谓“教材”): 卡斯特主编(2009)《网络社会》,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建议阅读书目 卡斯特(2006)《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终结》(三部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桑斯坦(2002)《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的民主风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黄少华、翟本瑞(2006)《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斯皮内洛(2007)《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穆尔(2007)《赛博空间的奥德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波斯特( 2000 )《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麦克卢汉(2000)《理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