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腊罗巴文化在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中意义
腊罗巴文化在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中意义
【摘 要】透过原始腊罗巴文化视角考察南涧彝族自治州彝族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演进,分析腊罗巴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腊罗巴彝族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内涵。对构建南涧彝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深化彝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将为彝族地区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腊罗巴文化;彝族;民族传统体育
导论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发展的软环境、软实力。《文化力》一书开卷伊世界认同和追随的文化“软实力”。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彝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基础上,从云南南涧地区实际出发,分析腊罗巴文化对彝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总结民俗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得到一些较新的观点。腊罗巴文化在彝族的变迁中产生,在娱神慰神悦神的仪式中产生身体运动文化。并对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着深远的影响。
1.彝族的变迁.腊罗巴文化产生。腊罗巴文化内涵及信仰
1.1彝族的族称及变迁
1.1.1族称
彝族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或后面加“泼”,彝语意为“人”)由于彝族分布很广。
1.1.2族源
彝族地理分布的历史演变。彝族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内,即四川的大渡河以南和雅砻江支流以安宁河两岸的大凉山地区,以及云南的金沙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地区及滇西的华坪、宁蒗、永胜等被称为云南的“小凉山”的地区,贵州的安顺、毕节两地区,广西的隆林、睦边两县。彝族分布的这些地区自然环境都比较差,绝大部分是地形十分复杂的高山,有的属于高寒山区,平坝和河谷地带很少。
1.2腊罗巴系的由来、族源及分布
彝族“腊罗巴”脉络
根据彝文典籍记载和专家学者的分析,六祖分支后,彝祖阿普笃慕后代武、乍两支居云南,进入今云南武定、禄丰、寻甸一带,两支部落相安无事百年。
1.3 腊罗巴彝族的生存环境
1.3.1 自然环境
每一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地域之内,形成特定的地缘关系。而这种对地域的依恋感则常常反过来强化着人们对开展彝族传统体育的定位。
1.3.2社会情况
“腊罗巴”是南涧县的土著居民,全县面积1731.63平方千米。总人口21.7064万人。
1.3.2 腊罗巴文化精神
(1)崇虎尚虎
彝族自古以来有视虎为祖先的信仰。“罗罗”①是现在彝族30多个支系中的一个主要支系, “罗罗”为“罗”的叠音, 也即是“虎人”的意思。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记载: “有青兽焉, 状如虎, 名为罗罗。”清吴任臣注引明朱谋纬的《骈雅》也说: “青虎谓之罗罗。”[1]吴任臣说:“今云南蛮人呼虎亦为罗罗, 老则化为虎, 见〈天中记〉。”明代陈继儒《虎荟》(卷三) 中说: “罗罗——云南蛮人, 呼虎为罗罗, 老则化为虎”。据学者考证, 古籍中记述的“罗罗”的信仰习俗相一致。现在的南涧彝族巫师仍然认为彝族经过火化, 其灵魂便变为虎。对此有研究资料显示, 自称“罗罗”的彝族其自称与虎相同, 这表明彝族是远古氏族部落的遗裔, 故现仍按传统以虎族“罗罗”自居。有的村寨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只虎, 虎死一支花”的俗语。在他们的姓氏中, 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从称呼中可以看出, 彝族自称为“虎”。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 意思是雄虎; 女人则自称罗罗摩, 意思是母虎。
(2)图腾崇拜
人类生命发展的历程总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在不断地进行着, 所谓“生命的意象”是一种抽象的感性形象。它是建立在原始先民对自身生命的体验和理解之上, 并渗入一定主观情感和意味的客观事物, 这种感性形象蕴含着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比生活中的实际形象更富想象色彩。例如虎图腾崇拜对日月天体的崇拜等等都无不展示了创造者对“生命狂热的追求”。从本质上来讲, 崇拜是一种思维,一种诉求; 而这种思维与诉求的凝结体便是呈现于观者眼中的“图腾”。
(3)对火的敬畏
彝族的古典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在有关万物起源的叙述中,对火的起源有这样记载:“远古的时候,大地之上空,降下奇特物,降下繁衍雷,降到恩结杰勒地,变成火燃烧——为人类繁衍而燃,为人类利益而燃火尾火翅散,四面八方燃;火渣火种散,红土地上燃。生出儒博伟格,成了人类的祖先——彝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火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彝人一生都离不开火,从出生、成长到回归祖界( 去世) 。彝族谚语“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道出了火在彝人生命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彝族人崇尚火,对火的崇拜始终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火在彝族人眼里是有生命的,是神圣的。彝族谚语有(汉人敬官,彝人敬火。)的说法。彝族人生下来就在火塘边上命名,长大后在火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