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_14.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三国演义》有感_14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多路英雄,乘剿灭黄巾起义军之机,为发展自己的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军,使曹操暂无力侵犯江南,形成了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后被司马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夺魏为晋,建立了晋朝。这就是《三国演义》之梗概。  《三国演义》共120回,现存最早的读本是明代嘉靖本,后经清代毛宗岗的增润使全书更加完整紧凑。如今的《三国演义》就是毛氏的修改本。全书120回,主写汉朝至晋朝间96年的历史,重点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史。  《三国演义》不但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杰出、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全书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清初人罗贯中。实际上在成书之前,三国的故事亦有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宋代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说书人,时称为“说三国”。元代有《三国志平话》,乃说书人使用的本子。罗贯中在群众传说的基础上,又参考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释中新引征得资料,结合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引进了巨大的艺术再创造,写成了“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文字巨著。初读此书后有如下几点心得:  一、小说通过极其分明的“尊刘抑曹”的倾向表现出来。小说在描写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中,曹、刘两个集团是主要对立面,而刘备集团是主要对立面。曹操和刘备是一组对立的艺术形象。曹操奸诈、凶残,而刘备宽厚仁慈,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在小说第六十回中“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二、小说除了描写三国的主要任务曹操、刘备、孙权之外,还着重写了“贤相”诸葛亮这位智慧的化身。这种智慧被描写成神机妙算,如神仙般的人物。如借东风,火烧赤壁等,实际上,其神机妙算是他在长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能认识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如草船借箭的成功,就是他掌握了长江冬季气候变化的特点,利用大雾天气,使对方看不清楚,把船上的草人误认为士兵而射之;火烧博望坡则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空城计则是利用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特征而获得成功。诸葛亮的形象较之曹操、刘备更富民间传说的色彩。小说中对周瑜、关公、张飞、赵云、鲁肃等人亦有许多描述,不一一陈说。  三、小说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如小说中,曹操残暴害民,玩弄权术等,小说把曹操写成如此奸恶,并非面壁虚构,他残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取自《三国志·武帝论》注中,引自孙盛《杂论》中原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小说中的曹操并不能等于历史上那个卓有功绩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曹操。如晋人陈寿《三国志》中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小说评刘备是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概;评孙权有勾践之志,英人之杰。  四、小说中描写的“拥刘反曹”倾向是历史形成的。“拥刘反曹”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这种倾向在北宋时已初步形成。据苏轼《东坡志林》中说:“人们聚坐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在北宋时期即有“拥刘反曹”的倾向性。到了元代,由于蒙古族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朝统治者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这亦为三国故事、三国戏曲“拥刘反曹”提供了现实证据。所以说“拥刘反曹”并非罗贯中杜撰虚构。  五、小说歌颂“仁君”“贤君”“贤相”是孔子仁政思想的反映,也是人们理想寄托,不能轻易否定。“仁君”“贤君”“贤相”是儒家标榜和推崇的,他与“仁政”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商纣王是荒诞无耻的暴君,周文王、周武王是圣君、仁君,周公是贤相。“仁者爱人”是爱民如子,便是民之父母。但在封建时代,“仁君”“贤相”太少,渴望出现“仁君”“贤相”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理想。对人民群众来说,也希望“仁君”“贤相”治世,使国家繁荣强盛,使百姓过上好日子。但要做到“仁君”“贤君”“贤相”就要勤政不怠,就要对自己多些约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廉洁自律。  六、小说亦有不足之处。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小说把刘备、诸葛亮写的很完美,过分的夸张、神论,反而适得其反。如写刘备的仁厚就显得有些虚伪,诸葛亮多智近乎妖魔化,另污蔑黄巾起义军是贼,宣扬不分敌我之义气和英雄造时势的唯心史观以及宗教迷信等,当然,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有关。  “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浅读经典《三国演义》有些收获,有些心得,学习历史知识,既陶冶情操,又净化了心灵,值得一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