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品(七上诗三首)
《天净沙 秋思》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背、会默写,并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会灵活准确做出相关习题。
一、出示复习内容,试背古诗。
二、知识点归纳:
1.《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主旨: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孤寂悲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出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示例一: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示例二: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西边萧瑟的秋风走来的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五、练习反馈。见《河南中考》P114、P119(3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背、会默写;
2.通过复习理解诗意,并能正确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灵活准确做出相关习题。
一、复习回顾,背诵古诗。
二、回顾诗意:
1.标题:闻:听说;左迁:降职;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3.结合导读和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4)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让明月和轻风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地方。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三、知识的归纳:
1、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及思念之情。
2、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
3、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
4、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5、“直到”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相关链接。《河南中考》P115、P116(8)
《夜雨寄北》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背、会默写;
2.通过复习理解诗意,并能正确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灵活准确做出相关习题。
一、复习回顾、试背古诗
二、结合导读,回顾诗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三、知识点归纳
1、主旨: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2、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四、相关识记内容、习题
《河南中考》P1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