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与温室黄瓜栽与病虫害防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棚与温室黄瓜栽与病虫害防治

(二)枯萎病 枯萎病病菌生命力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5年以上。高温高湿是枯萎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温度24℃~27℃,土温在25℃~30℃时,病害发生快。氮肥过多,酸性土壤(pH=4.6~6)发病较重。线虫多的地块及大水漫灌的地块发病均较重。 防治措施:嫁接防病;避免大水漫灌;及时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避免伤根;结果期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年以上轮作。 黄瓜发病前或开始发病时用药剂灌根,80%乙蒜素800~1000倍液灌根,隔10天1次,连灌2~3次,效果明显。其它药剂:双效灵、多菌灵、苯菌灵、抗枯宁、绿享1号等。 (三)灰霉病 病菌主要是从凋谢的雌花侵入,受害后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病菌向幼瓜侵染,致使果实脐部呈水浸状、灰绿色,病部萎缩呈现“尖瓜”状,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粉状霉层。病瓜或脱落的烂花接触叶片导致叶片感染,开始呈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病部变黄,软腐。严重时还能侵染茎。 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低于15℃或高于25℃病害发生减轻,适宜的湿度条件为90%以上的湿度。在空气湿度低于90%,温度高于30℃或低于4℃时病菌停止发展。在光照不足的深冬及早春连续阴、雨、雪、雾天气,空气湿度大,温度低,结露时间长,就会造成该病的大流行。苗期或花期较易感病。 防治措施:应选择晴天进行浇水,而且注意轻浇、浇匀,切勿水量过大。加强温湿度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尤其是注意不良天气状况下的温湿度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摘除发病花瓣和幼瓜及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速克灵和扑海因因长期使用,已产生抗性,建议使用新型农药如灰霉克、灭霉威、特立克等。 一是定植前对苗床进行喷洒,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植无病幼苗;二是蘸花或涂花时带药防病,如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溶液中加入0.1%的灭霉威或特立克;三是在浇膨瓜水前一天至棚内灰霉病始发期及时喷洒上述农药防病;四是为了不因喷洒农药增加湿度,可选用10%灭克、5%百菌清、10%灰霉灵等粉尘剂,每次每亩1公斤,于傍晚喷撒;五是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选用10%速克灵、或45%百菌清,每次每亩250克,于傍晚烟熏。 (四)细菌性角斑病 常与霜霉病等混发。叶片病菌侵染后,初生针尖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扩大成多角形,黄褐色,周围有油渍状晕圈。棚内湿度大时,叶背面常见乳白色菌脓,菌脓干燥后形成一层白色薄膜或白色粉末,不同于霜霉病,更不同于白粉病。病斑于后期开裂穿孔。 防治措施:可用20%的一铜天下1000倍液、或50%DT(琥胶肥酸铜)800倍液、或86.2%铜大师1000~1400倍液、或60%DTM(三乙磷铝,百菌通)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等,另外还有可杀得、甲霜铜600倍液、络氨铜等。 (五)细菌性缘枯病 叶片感染后初在吐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暗绿色,后扩大为不规则淡褐色病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楔形。 防治措施:见细菌性角斑病防治。 (六)蔓枯病 防治措施:种子消毒;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棚室消毒,定植前用5%菌毒清15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对棚室的地面、墙面、立柱和架杆等进行喷洒,一般每亩使用药液100~150公斤。 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每隔5~7天喷1次,视病情变化喷药3~4次。 (七)炭疽病 成株期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几个小病斑连成一个不规则的大型斑,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干燥条件下病斑开裂、穿孔。茎上灰白色病斑至深褐色,稍凹陷。果实发病,发生圆形淡绿色凹陷斑。 防治措施:种子处理;轮作;棚室消毒。 化学防治,一是采用烟熏法或喷粉器或喷雾喷粉机预防,选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棚田用250~300克,暗火点燃后闭棚熏4~6小时,每隔10天熏1次; 二是喷雾防治:可用50%炭疽福美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800~1000倍,间隔期7~10天,连喷2~3次。 (八)白粉病 防治措施: 在白粉病多发的棚室可于定植前每亩用250克硫黄加500克锯末混匀,点燃熏一夜,也可于白粉病发生前及初发期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 白粉病发生后,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40%福星8000~10000倍液叶面喷雾。每7~10天1次,轮换使用,连续2~3次。 (九)疫病 成株染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